English

四川眉山: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12条经验向全球推广

2019年06月12日 08:45: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眉山6月11日电 (记者 刘忠俊)11日,正在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上,乡村振兴四川眉山经验正式发布。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眉山市人民政府组成专家项目组,对当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报告“文化:城市未来(2016年)”中提出的“人、地、政策”三因素为分析框架,同时结合其他地区案例,总结出了12条经验,向全球推广。

  记者注意到,推广的12条经验以“人、地、政策”三因素分别列出,分为“以人为本”“公共场所”“政策”三类。

  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农村发展。促进创意经济和可持续文化旅游对改善农村生计和创造就业至关重要。通过广泛有效地利用私营部门提供的数字平台,实施创新举措,促进乡村旅游和支持当地生产。例如在眉山丹棱县,通过网上销售促成了当地柑橘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柳江镇,提供一些非高峰旅游开发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农村地区可以创造非农就业机会。

  注重实施参与性措施,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包括一些特殊群体,以此增强社会包容性,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尤其是村一级的地方政府,需要在促进有包容性的发展模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村委会应与当地社区居民保持密切关系,例如在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的地方重建项目中专门考虑老年群体,进行专门规划。

  在农村地区制定教育计划,发扬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至关重要。中国城镇和乡村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为年轻人、市民和老人提供免费的教育课程和设施,如眉山市苏东坡博物馆和洪雅县柳江镇红星村遗址。同时,丹棱县积极推动与旅游和农业企业相关的职业培训,支持促进民间文化传统传播的教育计划,例如将唢呐演奏纳入中小学课程。促进文化多样性,加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多样性有助于并丰富定居点的文化特征,丰富性和地域感。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习俗,同时整合新的习俗,价值观和文化表现形式,有助于保存社区历史,加强社会凝聚力对话,增强未来发展的资源。

  为所有人提供优质的城乡环境。确保有效的土地使用计划,考虑文化因素,提供质优价廉的住房,确保当地社区的福祉。例如四川柳江的住宅就地改造计划和公共领域改善方案,在保留了当地社区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历史核心区的商业发展。

  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保护周边自然环境。智能技术支持城镇和村落的可持续改造,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刺激当地经济。以洪雅为例,公共部门正在实施数字监控,以防止旅游高峰期出现拥堵。

  加强民间社会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并利用当地的技艺加强地域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让社区参与振兴过程,以加强对其文化遗产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加强青年男女对其传统文化的了解。

  以优质的公共空间为基础,增强社会凝聚力,确保平等参与文化生活。开放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在生态系统、居住地、遗产和集会场所连接文化和自然,人与环境的途径。在丹棱县和洪雅县,当地的传统乐器、表演和戏剧等,在公共空间进行表演,使得社区的联系变得紧密。同样,汉阳古镇的保护计划涵盖了手工艺街和受保护的社区集会场所。

  以文化力量为基础,推进综合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农村地区的管理,并保持人文环境的质量。专项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市县规划可以促进联合农业开发,创意产业和区域旅游,同时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资源。眉山市抓住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机遇,支持区域发展,收益颇丰。

  加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根据扶贫要求把文化放在农村发展政策和规划的核心位置。提高传统生产创造力和文化创新,建立乡镇网络,发展新型合作形式。在眉山,竹制品生产遍布各地,是当地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与纺织、建筑业等相关的高度创新的创意产业。这将极大促进协会、合作社和城乡网络的发展。

  此外,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制定中采用激励机制,加强文化保护和促进,实现环境可持续性。采用国家遗产清单、拨款等机制,鼓励保护历史悠久的乡镇,融合建筑环境与文化自然景观和文化多样性。(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