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沙人避暑神器: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座瓷枕
古代长沙人避暑神器: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座瓷枕
张海军
时令已至夏至,天热了起来,避暑祛热提上日程。如今,电扇、空调各类纳凉之物齐上。在古代,长沙人的消暑器具有什么特色呢?除了扇子、凉屋、冰鉴等纳凉器具,还发明了取凉之器——瓷枕。
纳凉瓷枕始见于隋代,盛行于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描写的“玉枕”指白瓷枕,它是我国古人夏日纳凉的一种寝具,诗歌也反映了瓷枕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
瓷枕始见于隋代,盛行于唐。当时,国家百废俱兴,随着青瓷制作工艺的成熟,青瓷制品日渐走入平常百姓家,瓷枕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夏日乘凉的床上用品。古人认为,瓷枕有着“清凉沁肤,爽身安神”的作用。古代瓷枕的品种复杂多样,南北方各大窑系都有烧制,其中尤以河北磁州窑的产品最负盛名。磁州窑的瓷枕几乎都是绘画装饰的,而这种装饰特色正是受到长沙窑的影响所致。
长沙窑中,瓷枕是比较常见的品种。在1983年的窑址发掘中,共出土瓷枕48件,它可分为腰形、梯形、方形、几形、伏兽形等类型,此外还有如意形。当时,作为新兴事物的瓷枕造型如此丰富,恐怕不是窑工们的直接创造,有些造型应当是借鉴、模仿或者改良其他质地的枕而来,从中可以管窥唐代用枕的一些习俗。长沙窑瓷枕尺寸短小,有专家提出可能不是实用睡枕,而是脉枕。其实在唐代,枕的尺寸就是偏小的,因为在其他窑址生产的瓷枕尺寸也很小,比如三彩枕、绞胎枕等,直到宋元时期瓷枕的尺寸才不断加大变长。
瓷枕的造型考虑了舒适性,据天津历史博物馆有关人员的研究:“陶瓷枕不管是长方的、八方的、椭圆的还是象形的,其基本形态都是前低后高,中间凹下或者两边翘起。其高度相当于人头部一侧肩宽左右的尺寸,不管是仰卧,还是侧卧都是便于人头的安枕使头与颈椎得到最有效的支撑,以达到休息目的。这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
兽座瓷枕以吉祥猛兽为形,寓意逢凶化吉
1986年,正值长沙博物馆建馆之年,长沙市公安局西区分局水上派出所拨交一件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座瓷枕。
该瓷枕为荷叶行枕面,中部微凹,枕面以褐、绿、蓝彩饰满云山纹,云山之间饰两只蜻蜓飞翔;枕座为一卧兽,两眼圆睁,鼻头上翘,嘴角紧闭,双耳竖立稍弯曲,兽背置鞍垫,四周挂饰流苏,四肢匍匐于方行底板,尾巴紧贴臀部。周身以褐、绿相间作点彩条纹,额头、面部饰刻画纹,颈部两侧饰卷毛。底板下有一方孔,径2厘米,与内腔相通。虽然这件瓷枕枕面稍有破损,但遮挡不住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来馆鉴定时,一致认同它为国家一级文物。
器具以吉祥的猛兽为形,寓意“辟邪”及求子之意。《唐书·五行志》载:“韦后姊七姨嫁将军冯太和,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白泽是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兽座枕是长沙窑瓷枕中最有特色的,狮枕最为常见,有单狮,也有双狮。
在众多的瓷枕中,虽然造型不同、装饰不同,但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瓷枕上都会开孔,那这个孔是做什么用的呢?这点其实是长沙窑工故意而为的,有孔既可以避免烧造时因密闭的器内空气热胀而爆裂,也可以使枕箱里的热空气从开孔中排出,保持枕面的清凉。
我们今天觉得瓷枕过于坚硬,没办法枕。其实古代人枕硬枕头是有传统的,史书上记载司马光就睡一种“警枕”:截一块圆木头,枕在脑袋下,上面还坠一个铃铛。铃铛一动,司马光就会醒来。他之所以能写出《资治通鉴》,就因为睡了这枕头,珍惜光阴啊!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