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写真:寻胡适遗迹,觅君子逸闻

2019年11月18日 09:51: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北南港区有一座小山,山对面是台湾赫赫有名的象牙塔“中央研究院”。小山不陡亦不峻,却成为众多国学爱好者心目中的一座高峰。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小山因埋葬着多位学者大家而获誉“南港学人山”。“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音韵学家董同龢均长眠于此,而当中最负盛名者,仍属唐德刚笔下“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的胡适。

  行至山脚,“胡适公园”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一池喷泉后,是一面镌刻有十句胡适手书的“箴言墙”,“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要怎样收获,先那么栽”等名句劝勉着世人。

  拾级而上,山腰处坐落着杨英风雕刻、于右任题字的“胡适之先生像”。铜像坐东朝西,静静地望着不远处的“中研院”。及至山顶,便是采用现代主义风格的胡适墓园。白色廊亭环绕主墓,四周松柏长青,脚下铺以鹅卵石,两侧是胡适二子胡祖望墓及胡思杜纪念碑。

  胡适墓碑正上方,是蒋介石所书“智德兼隆”四个大字。记者在墓碑前方的五星花坛上发现一枚竹简,上书一行简体小楷“敬爱的胡适之先生千古·杭州蒋氏”。两位“蒋氏”的悼词,恰浓缩了两岸对胡适的敬仰与怀念。

  下山西行数百米,就是胡适故居。这间平房占地约160平方米,胡适自1958年由美回台任“中研院”院长至1962年与世长辞,人生最后岁月均居于此。故居内书架上的线装书、酒柜里的威士忌、卧室中的取暖炉……胡适生前的装潢摆设得以最大程度保存。

  胡适故居相距“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图书馆仅“一步之遥”。故居讲解员庄茹兰告诉记者,胡适早在赴台之前就致信李济表示,希望可以向“中研院”借一块地,自己出钱建一小屋,百年之后把这房子捐给“中研院”,唯一希望就是“距离史语所图书馆近一点”。

  故居隔壁,是一间80余平方米的陈列室,收藏着胡适遗著、手稿和生活用品。既有徐志摩、林徽因信件,也有胡适留美期间的英文笔记;既有齐白石、台静农等人为胡适雕刻的印章,也有胡适收藏的《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其中最有趣者,当属五枚中间凹陷的“PTT硬币”。庄茹兰介绍,这本是旧时法国打电话所用的符号币,因为谐音似“怕太太”而成为当时男士自嘲加入“惧内会”的会员证。晚年的胡适对夫人江冬秀言听计从,友人叶楚生送来这会员证,他不仅欣然接受还乐在其中。

  “胡适丝毫不爱财,生前常为朋友雪中送炭,死后却只为家人留下了135美元和满屋子书卷。”文史工作者黄华安对记者说,林语堂留洋窘迫时曾向胡适求助,胡适当即汇去一笔美元,并称是北京大学为林“预支的薪资”,唯盼其回国后赴北大任教。后来林语堂果真到北大任教,欲向校长蒋梦麟还账时才得知,校方从未有此做法,实乃胡适个人资助。

  1962年2月24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适猝然离世。从董作宾之子、摄影师董敏拍摄的胡适最后一场演讲前的照片上看,微笑的胡适仍然如李敖所形容般“春风化雨,一团和气”。

  黄华安说,胡适一生留给后世太多精神遗产,除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外,最值得今人学习的,便是他的侠客风骨和君子温度。(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