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人流沙河:好诗人的死亡不会真正发生
中新社成都11月24日电 题:送别诗人流沙河:好诗人的死亡不会真正发生
作者 岳依桐 祝欢 杨予頔
简易的棚子、几张桌椅板凳、摆满的花圈……为了缅怀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24日,他的家人在其生前居住的小区内搭建了一个吊唁处,供人们寄托哀思。成都阴沉的天空飘着小雨,前来送别流沙河的人络绎不绝。
23日15时45分,流沙河在四川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1931年,流沙河出生于四川金堂,本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等。迄今为止,流沙河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大的吊唁处挤满了人,两侧挂了数十副流沙河亲朋好友们亲手写的挽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位学者的不舍与怀念。“兰摧玉折先生去世,文化重镇呜呼哀哉。”写完这一副挽联,流沙河的好友、作家李书崇难掩伤感。他告诉记者,流沙河有高尚的文人品格和博古通今的学问,他始终坚持传承中华文脉,这种传承体现在他的每一本著作当中。“流沙河的离开,对于中国文化界来说,是一种损失。”
流沙河的弟弟余勋禾表示,流沙河的一生是跌宕起伏、充满文化情结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用大量时间在大陆介绍台湾诗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退休后,流沙河又在文化推广方面发光发热,从2009年至今年5月,他在成都图书馆进行了近120次文化讲座。“哥哥走得坦然,但他也有遗憾。”余勋禾说,流沙河生前讲解的《诗经》还剩三分之二的内容没讲,但课件早已都准备好了。“哥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我受益匪浅。”
自发前来吊唁流沙河的成都市民王健说,曾因为工作原因和流沙河结识,在后来的每一次接触中,自己都能有所收获。“流沙河老师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他把所有人都当做朋友。你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他对社会、对生活、对人和对人性的爱。”王健说,流沙河带给人们的不单单是文化方面的财富,更是一种立体、丰富的精神力量,值得每个人学习。
雨渐渐停了,前来吊唁流沙河的人没有减少。正如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所说,好作家、好诗人的死亡不会真正发生,因为他的书还在,他的书的生命力还在。“流沙河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