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学界教育界痛批新版历史教科书(两岸脉动)

2019年11月25日 10:17:00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今年9月新学期以来,台湾依据新版课纲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开始使用。其混乱的体系、错漏百出的内容和扭曲的价值导向,引起台湾学界和教育界的强烈不满。他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反对“去中国化”历史教科书,不再让其毒害台湾学子。

  民进党当局自2018年以来强行通过新版历史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框架,并大幅压缩“中国史”课程。这一“去中国化”操作遭到台湾舆论持续抨击。

  “去中国化”色彩随处可见

  日前,一则岛内网友帖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新学期开学,某小学老师带领一年级新生参观校园,遇到孔子铜像,老师问孩子们这是谁?小朋友们异口同声说:“土地公!”甚至纷纷上前拜了起来,引得在场老师和家长哭笑不得。联想到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将台南孔庙归入民俗宗教类内容,把孔子与各类神祇并列,人们从童言无忌中看到的是“去中国化”教育带来的隐忧。

  按照新课纲,高中历史课本第一册为从“中国史”中分离出来的“台湾史”。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台湾史”教科书虽有多个版本,但面目大同小异,“去中国化”色彩随处可见。

  翻开龙腾文化出版的高一历史课本101页,“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小标题跃然纸上。书中写道:“旧金山和约”中日本只声明放弃台湾主权而未声明将主权移交于哪个国家或政权。无独有偶,在南一书局出版的课本中,对作为台湾回归中国重要法理依据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该书竟写道,“也有人认为,两个宣言都仅有声明或公告的地位,并无正式条约的效力……”

  尽管台教育部门试图以所谓“尊重多元”搪塞,但舆论却毫不买账。台湾历史学者王立本教授驳斥道,“《开罗宣言》明确将台澎和东北归还中国,并经《波茨坦公告》确认,《日本降伏文书》则提到要遵守《波茨坦公告》,这一条脉络是清晰可见的。”他强调,尤其是1972年,大陆政府与日本发布的建交公报中,又一次明确了台澎主权的归属,这些是白纸黑字的明文。“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不过是独派对历史掐头去尾、片面切割的产物。”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也在一场记者会上专门录制视频驳斥教科书谬论,直斥“台湾地位未定论”错误百出,“现在居然连教科书都倡言此事,实在荒谬”。

  混淆认知,误人子弟

  “我不仅在乎教科书有没有说谎,也在乎什么内容写进了历史教科书。”中国国民党前“立委”蔡正元近日在参加“反对‘去中国化’历史教科书记者会”时质问,南一版课本尊称写《台湾文化志》的日本人伊能嘉矩是“台史公”,为何更早出版《台湾通史》的连横不是?台湾在清朝时期长达200多年的历史只有几页,日本在台殖民统治50年写了半本,是什么道理?

  自新版历史教科书进入学校后,类似的质问越来越多。譬如,为何对清末沈葆桢、刘铭传等先贤对台湾的贡献避而不谈,却对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功劳”大书特书,而其残酷剥削、杀害台湾民众及民众奋起反抗的内容则一笔带过?为何多元文化洋洋洒洒讲了一堆,而占台湾社会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俗则鲜少被论及?为何“原住民”占台湾人口总数不足3%,却占“台湾史”全册15%的分量……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往的历史教科书不同,新版“台湾史”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而是以若干专题布局。“专题式布局才能把编书者喜欢的内容放进去,可以横加他们想要的价值观。”台中二中历史老师伍少侠表示,新课纲课本以议题之设,行扭曲之实,说是专题式写法,却是由它决定何为重要,不重要就不写。

  教育界更忧心的是,这本价值扭曲的“独”教材正在混淆年轻一代的时空观念,侵蚀台湾人赖以生存的核心价值和文化传统。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教了40多年的中学语文,看着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文从60篇被一路压缩到40篇,数目少了,但教起来却越来越辛苦,“学生没有时空概念,经常要给他们补充必要的历史背景,花的时间反而更多了”。

  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学语文老师区桂芝深有同感。“学生学习《出师表》,不了解三国之争,就没办法理解为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了解北宋党争,也无法体会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区桂芝说,历史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要途径,但在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现场,学生缺乏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很难进入文章情境。“缺乏对自己民族根源的认知能力,就会缺乏对现实政治的谎言的判断力,更严重的是失去未来生命的灵魂依归,对此我非常担忧。”

  “等下册东亚史出现的时候,中国史不但量变了,连质都变了。” 嘉义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昆财估计,1本教科书约有10年版权,1年有20万学生使用,10年就是200万。不能任由新课纲实施下去,让学生接受这种“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

  “逆流”而动,终是徒劳

  吴昆财曾参与教科书审查工作,后来被委任参与历史课纲制定。民进党当局“去中”历史课纲草案推出后,吴昆财便与业界同仁发起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自写、自编、自传历史教材,并成立协会。“我虽是个小人物,但我必须要站出来,在台湾推动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教育,让青年学子认识自己真实的历史。”

  过去一年,由吴昆财担任理事长的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已发起多场公开活动,不断向台湾社会揭批新版历史课纲“去中国化”的真面目和危害,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在最近一次的记者会上,吴昆财向公众介绍了由他编写的《在台湾建构中国史教育》。这本小册子中收录的很多学者写的揭批文章,几乎都是零稿酬。“有一个支持者自费出了3000本这个小册子,在台湾这就算不小的量了。”吴昆财说,很多人自带盒饭参加他们的活动,还有一些人是顶着压力出席他组织的记者会。

  “去中国化”教育的“逆流”已在台湾存在多年,渗透于历史、语文、地理和社会等多个科目。“短期来看,文化‘台独’将会给年轻一代造成认知错误,但就长期而言,这种作为徒显政客对中国历史的无知无识而已。”曾担任“义务教育历史课纲”召集人的孙若怡就撰文表示,绵长的中国史虽然被腰斩变装,可是还是得保留,“这种欲丢还捡的无奈着实可怜可悲”。台湾“中研院”副研究员吴启讷也认为,新版历史教科书充满逻辑缺陷和内在矛盾,加深学生错乱感,也会引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读者质疑。

  中华文化的韧性与活力也在两岸交流中得到体现。记者采访中发现,每当有大陆古装剧在台走红,便会掀起一波历史类图书销售热潮,一些图书甚至长期被摆放在书店的显眼位置。在网络上,大陆古装剧和历史题材网游的粉丝团体不断扩大,从三国魏晋到隋唐再到明清,从诗文到服饰、美食,相关讨论帖层出不穷。

  吴昆财表示,目前他正联络学者和一线教师制作150集中国历史公开课,传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在《在台湾建构中国史教育》的序言中,吴昆财写道:“中国人向来重视历史的鉴戒作用。我们不信真理唤不回,我们也不容青史尽成灰。”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