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百科全书式学者 清代蜀中怪才
【解锁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李调元:百科全书式学者 清代蜀中怪才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3日讯(记者 胡旭阳 实习生 聂蓥 摄影报道)他,是川菜之父、川剧之父;也是沉香研究专家、对联高手;更是文学家、藏书家、诗人,被以上种种名号加诸于一身的这位才子,便是清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李调元。
“在今天,我们重新走近这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既是通过李调元的著述来挖掘出其思想中可供我们参考、学习、继承的闪光智慧,更是为了传统文化历史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对于李调元此次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伍立杨认为此乃是“实至名归”。
乡人皆称“神童”
一生著述130余种
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为德阳罗江人。李调元从小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李调元7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这首好诗一时传抄乡里,当地的人都称李调元为“神童”。
读书出仕、为国效力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愿望。李调元也不例外,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及第,李调元被钦点为翰林庶吉士,授予吏部文选司主事,而后迁考功司员外郎。由于办事刚正,人称“铁员外”,历任了翰林编修、广东学政等职位。然而在官场之时,李调元始终郁郁不得志,后来还被诬陷,看透官场腐败的他逐渐淡出官场,而后归乡专心著述。
“李调元一生著述相当丰富,有130余种,涉及到诗词歌赋、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戏曲理论、金石学、声韵学甚至是数学,可见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智慧学者。”伍立杨介绍到,李调元的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撰有《童山诗集》《童山文集》《蠢翁词》等文学作品,《雨村诗话》《雨村词话》《雨村曲话》《雨村赋话》等诗学、戏剧学、文艺理论作品,还以一人之力编撰了《函海》《续函海》,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四川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巴蜀文化和中华文化有很高的建树。“整理蜀学文献、振兴乡邦文化,这也就是称其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主要原因。”伍立扬说。
清代蜀中怪才
川剧、川菜、对子、沉香皆通
众所周知,李调元是老百姓们心中的川菜川剧之父,不仅组织川剧伶班,着力扶持、大力推动川剧的兴起,还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对川菜、江南菜等饮食文化之中,编撰了第一部川菜菜谱《醒园录》,为巴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李调元还是一位楹联高手和沉香研究专家。”伍立杨讲道。
“李调元智商情商都很高,各种极难、奇怪的对联,他都能对出来。”伍立杨忍不住赞叹道,据传,乾隆年间中进士后,时任广东学政不久的李调元,和当地的文人墨客郊游。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上”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同行者解释说,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士、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苏东坡出了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仰,兼求下联。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接着书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众人听后,连声赞叹。
也正因为李调元在广东任学政的4年经历,他对广东的文化也有了深入、深刻、深邃的了解,“尤其是他写的《南越笔记》又叫《粤东笔记》,我认为是既接地气、又有趣、好读。”在伍立杨眼中,《南越笔记》相当值得一读,笔记共十六卷,仔细记载了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地理、气候、物产、矿产、人文、风俗。“同时,还对沉香产业进行了详细记载,现在广东等研究沉香的学者,也还是会经常引用《南越笔记》中的相关说法。”
《南越笔记》中,李调元对沉香的产地现状、习性、特点以及广东香、东莞香、海南香、东南亚各个国家所产香的各种区别等都做了较多的研究以及记录。其中,李调元还对海南沉香的等级分类为:“海南香,故有三品,曰沉,曰栈,曰黄熟香。”时至现在,这三品的名称还是被广泛的使用于沉香贸易之中。
“在我看来,李调元不仅仅是四川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因为他不是局限于在四川写东西,他的关注点也不仅是四川,而是足迹应该遍及华北、西南、华中、华南。”伍立杨感叹道:“李调元走出四川了,他是一位具有全国视野的四川历史名人!”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