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博物馆之城过大年丨十个北京历史文化名人探访点推介

2023-01-30 08:42:00
来源:光明网
字号

  新春佳节将至,在此期间全市文博单位共推出200余项展览、活动,喜迎广大市民。北京市文物局向广大市民推介种类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过大年”八大系列。今天向您推介的是“十个北京历史文化名人探访点”,期待市民朋友在这些展览和活动中,感受新春佳节的文化氛围。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详细简介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依托北京大学红楼建立,2021年10月正式挂牌,是“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传承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建成于1918年,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建筑风格朴素,外观坚实、庄重,主体色彩呈红色,故名红楼,原为北京大学文科、校部、图书馆所在地。

  基本陈列:“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览,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春节假期,邀请广大观众来馆参观,分享红色之旅参观感受,书写癸卯兔年新春寄语。

  此外,纪念馆还将推出“云游百年史卯兔开新篇——北大红楼云观展”活动,以“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新文化的策源地”“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主题,进行在线讲解,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

  纪念馆也将持续通过“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融媒体平台分享兔年说“兔”:盘点新文化运动史上的“三只兔子”、北大红楼读书会“何为大学大学何为”等精彩内容,与公众分享更多北大红楼内外的故事。

  徐悲鸿纪念馆

  详细简介

  为了纪念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1954年9月26日,悲鸿故居在先生逝世的周年纪念日建成并开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

  1959年在悲鸿故居的基础上更名为徐悲鸿纪念馆,几经变迁,如今崭新的徐悲鸿纪念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

  馆中收藏了徐悲鸿先生创作的国画、油画、素描以及书法等作品一千二百余件和徐悲鸿先生收藏的名画一千一百余件以及一万余件珍贵的美术资料。纪念馆共有四层展厅,一层为故居复原,二层、三层主要展出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四层为临时展厅。

  1. 海上客次——徐悲鸿收藏绘画展

  展览简介:即将于2023年1月16日在徐悲鸿纪念馆四层展厅开幕,本次展览首次梳理汇总了徐悲鸿收藏中的海派作品,共展出40余件套馆藏作品,展期3个月。

  本展览为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系列展览第三期,徐悲鸿纪念馆拟打造“大师眼中的大师”系列展览品牌,全面梳理馆藏徐悲鸿收藏作品,针对徐悲鸿与近代美术名家的交往继续深入挖掘并研究策划相关学术展览,进一步活化藏品,提升馆藏展览的科研学术性。

  2. “虎兔嬉春”

  将于1月20日(腊月二十九)通过徐悲鸿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将在线上带领观众赏析馆藏文物《虎与兔》,感受大师绘画作品中的传统元素,喜迎兔年,并由专业老师在视频中指导绘一幅生肖兔,增添过年气氛,感受绘画乐趣。观众可凭自己的创作的《生肖兔》作品,到馆领取小礼品。

  3. 云看展丨走进大师徐悲鸿的海派收藏

  将于1月23日(正月初二)通过徐悲鸿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由讲解员通过云看展的方式,带领观众在线参展。

  4. 新春纳福送“福”字

  大年初一、初二,将为前十位进馆的观众送上“福”字,恭贺新禧,增添福气。

  5. 专场讲解

  春节期间,讲解员将为观众提供免费讲解,带观众走近大师作品,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6. 元宵节线下活动:小马灯

  该活动以徐悲鸿先生代表性画作“马”的形象为设计核心,结合传统纸灯制作工艺设计而成。活动中,观众既可了解到传统花灯等传统文化内容,又可欣赏到大师作品,并动手制作完成小马灯,为节日增加喜庆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詹天佑纪念馆

  详细简介

  詹天佑纪念馆坐落在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风景区,建筑于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第一条国有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上方,是为纪念中国民族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所建造的一座专题纪念馆。

  詹天佑纪念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共和国开国上将吕正操亲自选址,于1987年11月6日建成开馆。詹天佑纪念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850平方米,馆藏文物以詹天佑历史照片、工程图纸、测绘工具、手稿、证章为主,包括反映京张、川汉、粤汉等中国铁路早期历史的图片及历史文物遗存,有关中国早期铁路修筑史和詹天佑生平业绩的珍贵文物达两千余件。

  “从35公里到350公里的百年逐梦”展览

  展览简介:以中国铁路之父、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中国人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为线索,跨越百年时空,连接了当今中国高铁建设最新成果“智能化京张高铁”。呈现了一幅中国铁路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百年逐梦的壮丽画卷。

  展览通过大量珍贵和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实物,如詹天佑后人所捐赠的大量反映其生平的珍贵文物、向国家领导人汇报京张高铁建设时使用的全线沙盘、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修建时岩石样本等,体现了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连结,京张铁路与京张高铁的连结,京张高铁与北京冬奥会的连结。

  展览通过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京张高铁的发展,展现了中国铁路从蹒跚起步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展现了铁路作为国家交通的大动脉服务保障国家大型赛事活动的能力和铁路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坚强决心。

  鲁迅旧居

  详细简介

  鲁迅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鲁迅于1924年春天购入后自己设计改建成的,也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的居所。鲁迅在此生活了两年多。

  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他先后两次自沪返京探望母亲,也住在这里。鲁迅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

  1947年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病逝后,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旧居,将其暗中保护起来。

  1949年10月19日,时值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旧居正式对外开放。次年3月,许广平先生将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1.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3月

  展览地点: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东平房临时展厅

  展览简介:展览以“人生选择”为线索探索钱学森一生的成长故事,划分为“报国初心”“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归国筑梦”“两个身份一个信仰”四部分,意在从钱学森自少年到晚年的四个人生阶段中,捕捉他不同时期经历的一些认识、选择、成长,探索钱学森对“科学家”和“共产党员”这两重身份的理解与构建历程,试图走近他、怀念他,探寻他的初心与信仰如何形成、实践与实现。

  2. 版化万象——木版年画展

  展览时间:1月14日-2月中旬(暂定)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多功能厅

  展览简介:“年”是中国人一种伟大的创造,年画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版年画,是雕版印刷术与绘画、民俗及其他艺术有机结合的民间艺术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年画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姿多彩,在民间生活中,是民俗的方式与载体,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着鲜明与深切的民族心理,承载着密集的民间美术信息,是当代中国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大观园里一支独具特色的花朵。让我们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新年里,从这些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画面完整的文化遗产中感受传统民俗民风,追忆乡土情怀。

  3. “鲁迅的道路”基本陈列(常设展)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简介: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对于“路”的诠释也体现了那一代人虽生逢乱世,艰难求生,但仍能披荆斩棘,勇往前行的斗争和前行,打破重重铁屋,探索救国拯民的方向和道路,这一生而无畏的斗争精神,这种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也是整个展览主要向观众传达的内容。

  整个展览按照鲁迅先生一生的足迹,从出生地绍兴到南京求学,东渡日本,到回国后绍兴、南京和北京,然后南下厦门、广州,终于上海。尤其是鲁迅在北京时期,结合北京鲁迅博物馆旧居和馆藏的特色,增加了不少内容,对鲁迅在北京的工作生活足迹都有涉及,是展览的一个亮点。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详细简介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积水潭北岸的汇通祠内,于1988年建成并对社会开放,为北京市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自对公众开放以来先后被授予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校外教育协会成员单位及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多项称号。

  纪念馆基本陈列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为主题,通过四个主题展厅系统介绍郭守敬一生的功绩及其对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贡献:第一展厅“世界名人郭守敬”,以大事记的形式介绍郭守敬的一生,以及他在天文、水利、历法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第二展厅“大都水利开新篇”,介绍郭守敬对元大都水利系统的规划、建设、作用及其历史贡献;第三展厅“通大运河树丰碑”,介绍郭守敬在贯通京杭大运河中的主要做法及意义;第四展厅“前贤遗珍惠后人”,介绍郭守敬大都治水的历史遗产对今天的作用与影响。展览生动地表现了郭守敬在元大都水利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京杭大运河贯通的画卷,通过多种创新的展陈形式,展示了郭守敬在中国古代天文、水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用心诠释了大运河在凝聚民族文化,承载中华传统方面的巨大成就。

  1. 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常设展)

  2. 非遗伴你过大年——翻花制作

  大年初三(1月24日)上午9:30-10:30,纪念馆邀请到翻花非遗传承人,带着大家了解翻花的发展历史,并带领小朋友们制作一只漂亮的翻花。

  3. 非遗伴你过大年——花灯制作

  大年初五(1月26日)上午9:30-10:30,纪念馆社交部的老师们将和亲子家庭一起了解花灯的发展历史,并亲手制作一只专属兔子花灯。

  4. 元宵猜灯谜

  元宵节当天,纪念馆为大家准备了灯谜及兔子纪念品。

  中国现代文学馆

  详细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学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其主要任务是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照片、文物等文学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著作评论,以及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等。

  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巴金先生倡议下,于1985年正式成立。现共有藏品 70 余万件,其中书籍约 40 万册、报刊约 17 万件、手稿约 3 万件、照片约 2.4 万件、书信约 3.4 万封、字画约 2 千余幅、实物约 1 万件,档案(视频,音频等)约 4900 件。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目前已经建立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库共 100 余座。馆舍坐落在设计别致的园林中,充满着浓郁的文学艺术氛围。在绿树掩映的园林中,安放着 13 尊由国内一流美术雕塑家创作的或铸铜、或钢铁、或汉白玉的作家雕像,形态各异而传神。

  翰墨笙歌,笔底风雷——阳翰笙诞辰120周年展

  展览简介:阳翰笙是我国早期革命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电影艺术家。作为一位革命文艺的开拓者,阳翰笙直接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军南征和会昌战役。革命风雨的洗礼坚定了阳翰笙的人生信仰,在进入文艺阵地后他始终坚守着革命初心,不仅躬行于革命文艺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更在文艺统战工作中鞠躬尽瘁,尽心竭力。其时代关怀之深切,革命信仰之坚笃,斗争精神之顽强,统战艺术之高妙,为早期革命文艺事业夯实了成长地基。

  同鲁迅先生一样,阳翰笙以笔为枪,把文艺创作当成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他说过:“革命的需要就是我的事业”。他是在文学作品中第一个反映南昌起义、第一个表现士兵、第一个描写正在进行的工人和农民武装斗争的作家。

  今年是阳翰笙诞辰12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聚焦阳翰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和话剧创作,展出《天国春秋》《草莽英雄》手稿、早期著作版本以及李可染赠阳翰笙画作等珍贵藏品,力求呈现阳翰笙在革命与艺术并驾齐驱中的先驱姿态及思想智慧,为当代新人传递人生热情,点亮理想之光。

  郭沫若纪念馆

  详细简介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什刹海旁前海西街18号,是一个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两进四合院,始建于民国初年。1963年11月郭沫若由北京西四大院5号迁入,至1978年病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1982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念郭沫若,1988年郭沫若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四合院东西厢房和后罩房两侧的房间现已辟为展示区,以生平为主线,讲述郭沫若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86年的风雨人生。四合院北方为原状陈列展厅,展示了郭沫若的客厅、办公室和卧室,将他的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示给观众。

  基本陈列展览

  展览简介:在重点保留郭沫若会客室、办公室等原状陈列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将郭沫若生平呈现给观众。

  李四光纪念馆

  详细简介

  李四光是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开拓者,周恩来总理称赞“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

  为纪念李四光,1989年10月26日,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李四光旧居建李四光纪念馆,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15年10月,李四光纪念馆完成改扩建,室内总展示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展区,东展区为李四光旧居,西展区为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楼一、二层。展示内容分为光辉足迹、卓越贡献、事业传承、精神永存四个主题。

  基本陈列展览

  展览简介:展示内容共分光辉足迹、卓越贡献、事业传承、精神永存四部分,展示了李四光的生平和贡献。

  福州新馆

  详细简介

  福州新馆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为林则徐在京任职期间筹资购置,现为西城区不可移动文物,见证着北京文化的多元多彩。

  2019年6月3日是虎门销烟180周年纪念日,当年福建新馆作为禁毒教育基地,以全新面貌亮相。基于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定位,警示每一个参观者: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1、福州新馆给大家拜年啦!收集年味——我家的中国红

  将于1月21日(除夕)通过福州新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线上征集家里的中国红元素图片,如装饰点缀、春联窗花、红灯笼、全家福等方式,带领观众在线过大年。

  2、分享年味——我家的年夜饭

  将于1月22日(正月初一)通过福州新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线上征集团圆年夜饭图片的方式,带领观众在线品味年味记忆、家的味道。

  3、体验年味——我家的柿柿如意饺子

  将于1月26日(正月初五)通过福州新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线上征集全家人欢乐包饺子图片的方式,带领观众在线温暖过新年,欣赏年味十足全家人包饺子的新年照。

  4、“童贺新春制花灯 福气满满送祝福”

  正月初一,福州新馆将招募观众线下制作新年国潮兔子灯笼,提花灯庆新春。

  5、“新年新气象 一路生花”

  正月初三,福州新馆将招募观众线下制作年宵花,寓意年年有余,平安喜乐。

  6、“新年八音盒 音你而乐”

  正月初六,福州新馆将招募观众线下制作新年礼物八音盒,有声有颜有祝福。

  7、元宵节线下活动:“猜灯谜 话元宵”

  邀请游客到福州新馆参加猜灯谜活动,通过元宵制作等活动环节,让游客与观众共庆宵节。

  京报馆旧址

  详细简介

  百年前,《京报》诞生。创办者邵飘萍是一位传奇报人,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热情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讴歌真理,鞭挞黑暗,最终献出宝贵的生命。

  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是民国时期著名进步报纸,当年非常具有影响力,它也是中国北方惟一拥有自建馆舍的报纸,与上海的《申报》齐名。1925年,《京报》在此设立新址,自建全新的报馆,是为京报馆。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20平方米。

  京报馆于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从2019年开始,在完成居民搬迁、房屋修缮、装修布展后,京报馆终于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崭新亮相,作为北京报业博物馆和邵飘萍故居面向公众开放。这里将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追寻初心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基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亮点。

  京报馆内部包括一栋二层小楼和附属的两个小四合院。馆内设计了三个相对独立又有机关联的展览。在当年《京报》办公的小楼里布设“京报与京报馆”展览:在中国近代以来进步报刊兴起中,《京报》作为其中的代表,肩负社会责任,奋力发声,三起三落,最终湮灭于那个黑暗的时代;在30号小院和32号小院的后进布设“百年红色报刊”展览: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色报刊从萌芽到壮大的艰辛历程,充分展现百年来党报党刊的精彩华章;在邵飘萍当年生活起居的32号小院布设“邵飘萍生平事迹”展览:展示其从一位热血青年成长为进步报人的人生轨迹。

  三个展览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将一份进步报纸的坎坷命运,一个传奇报人的短暂一生,和一段党领导下红色报刊的奋斗发展史,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背景下,使大家深刻领悟,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新闻事业才能蓬勃壮大。

  1、《京报馆历史讲堂》

  于1月14日(腊月二十三)通过京报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由讲解员与京报馆名誉馆长于润琦老师讲述过年期间中国传统文化。

  2、上新展陈内容

  京报馆以新闻摄影必备道具——相机为主题,更新了展陈内容。参观者可以边触摸实物展品,边了解百年前记者工作的方法,同时聆听邵飘萍与他的妻子汤修慧在照相馆相识的故事。

  3、元宵节线下活动

  京报馆本次结合中国传统的元宵节灯会习俗,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宫灯传承人翟玉良老师,来为一直关注京报馆的小朋友和家长们举办一次生动的“灯文化”线下讲座。

  本次活动将通过非遗大师的讲解,加深公众对传统灯文化、非遗传承的理解,同时也是“京报馆非遗课堂”品牌活动的开年首秀。

  资料来源:北京地区各博物馆

  (北京文博 李俊男)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