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型广播节目《文化遗产在福建》两岸联播寻根求源

2017年11月03日 09:29: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11月1日电 (记者 林春茵)从台湾学成后的孙女,重拾祖父漳州木偶头雕刻;为了在泉州东石挂一盏宫灯,一群台湾人连续十年渡海而来;安溪老茶农踏遍台湾木栅区,探寻铁观音和乌龙茶的茶缘……大型系列广播节目《文化遗产在福建》正在海峡两岸联播,以“非遗”传承中的两岸人情故事,在两岸社交网络上引发关注。

  东南广播公司总监林兴华1日告诉中新网记者,今年80岁的彰化老先生黄震宇在来信中写道,“在电波中‘重逢’故土,回忆起童年的漳州木偶布袋戏,无不让我醉心,特地叫上孙子一起听”;还有台湾听众直接把电话打进电台说,研究了半辈子传统戏曲,苦于收集不全福建地方剧种莆仙戏全本,“五分钟的节目意犹未尽”。

  此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旗下的东南广播公司以百集系列广播节目《家园》勾勒八闽千姿,为台胞探访、了解祖地提供一份有声、有字、有图的名录大全。此次再出百集系列《文化遗产在福建》,仍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展示,令两岸听众“立体”领略福建的历史文化及闽台渊源。

  在广播节目中,台湾乡亲蔡武璋娓娓道来他回到祖地福建晋江东石镇,促成两岸嘉应庙联合申报“闽台东石灯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始末;“风狮爷之父”王明宗,则坦言风狮爷文创产品灵感源于多年行走于泉州、漳州、同安等乡间田野的经历。

  “节目利用主持人一线体验采集的音响素材、相关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采访、原生态民俗节庆的热烈氛围进行展示,让两岸听众用耳朵‘品’”文化。”东南广播公司高级记者郭福佑说,除了记录,记者的视角更立足于文化遗产与当下关系,“讲的还是两岸的来来往往,很多信俗就在往来中得到活态传承。”

  福建现有妈祖信俗等7项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2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64项省级非遗项目,数量之众居大陆前列。其中,还不乏闽台共同成功申报的文化遗产,包括“妈祖信俗”、“闽台东石灯俗”、“闽台风狮爷信俗”、“闽台抢孤习俗”等。

  东南广播公司记者黄月慧说,节目呈现的人情故事令两岸听众最为关切。例如,“90后”漳州姑娘徐翌昕为继承祖父徐竹初的漳州木偶雕刻技艺,赴台求学整体造型设计,引入台湾创新概念,激荡起两岸听众对木偶戏的回忆和关注。

  林兴华表示,《文化遗产在福建》系列节目涵盖自然遗产的奇秀风光、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等,通过电台、网站及社交网络等多平台传播,未来将集结成书于海峡两岸发行。

  目前,《文化遗产在福建》系列节目正在台湾快乐联播网同步播出。(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