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学者研究发现上海红色纪念地有望达到1000处

2018年07月02日 14:32: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上海学者研究发现上海红色纪念地有望达到1000处

  中新网上海6月30日电 (姚霏 许婧)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历史学会3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第二届“上海:党的诞生地”学术研讨会。会上,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根据近年调查研究,现基本确认的上海红色纪念地有望达到1000处。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红色基因伴随着上海这座城市成长的各个历史阶段。截至2017年底,上海已经认定650余处革命历史遗址和遗迹。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认为,红色纪念地构成了上海一道独特的“红色”风景线,也为上海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蕴,而红色景观的存在与保护更与现代都市文明之发展相得益彰。

  苏智良指出,新考订出的近400处红色纪念地,较多地覆盖了共产党在上海领导的各个领域和行业的革命斗争纪念地,以及抗战时期党的革命活动纪念地。例如,张人亚在南京路老凤祥银楼当学徒和1922年任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主任期间开展的革命工作以及相关的革命遗址;城市革命中的飞行集会发生地;中共协助建立二战中最出色的南市难民区遗址等。除此之外,也收入了一些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民主党派的历史纪念地。经过补充,这一图谱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对上海城市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将原先相对孤立的点连接成完整的红色文化面。

  据了解,这次挖掘过程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每处纪念地都经过实地探访和考察确认,广泛征询老上海市民的口述认证,并与史料互证。同时,这些革命纪念地的时空信息准确,可以做到用历史地图和GIS技术精准定位,具备互联网发布的基础。新考订出的红色景观中还加入了历史图片或摄影图片,增加了公交、地铁线路信息,希冀更为直观的展现红色景观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尽可能方便公众的参观访问。

  据悉,这1000处红色革命纪念地信息经过考订和确认后,将集结成《日出东方——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一书,由世纪出版集团推出。它将全面而系统地记录和展示民国期间上海所留下的红色革命踪迹,同时附上红色革命纪念地完全地图,是迄今纪念地数量最多最全的全新研究成果。

  苏智良指出,全面梳理和宣传上海城市的红色文化,丰富和完善党在上海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是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为此,他进一步建议:第一,丰富完善纪念性铭牌;第二,已消失的建筑,可通过二维码+手机APP再现历史信息和场景。第三,重要纪念地还要继续建设纪念馆博物馆。第四,加大红色纪念地的跨省联动。惟愿党的革命信仰和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永远激励我们共同建设伟大富强的中国。

  当天举办的研讨会是“上海:党的诞生地”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二次会议,着力探讨中共建党史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一年一个主题的方式拓展建党史研究,迎接2021年中共建党一百周年纪念。今年的主题是“近代人物与中共建党”。

  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上海市党史研究会会长忻平,旅英学者、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丹阳,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副研究员张玉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等近20名知名历史学者和党史研究专家参加了当天会议。

  与会学者将活跃在上海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近代人物与中共建党的关系进行了充分阐发。不同于传统中共建党人物研究聚焦十三名一大代表,与会学者集中关注了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共早期组织创建的人员,如陈独秀、陈望道、杨明斋、沈雁冰等,甚至包括了早期参与建党活动、后来消失在历史中的“边缘人物”。而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会学者多吸取“新革命史”的研究思路,从文化、情感、社会动员、城市空间、人际网络等角度重新审视建党历史,为人们展示了建党人物“标签化”叙述之外的丰富面向。同时,会议也指出近代地缘、业缘关系和人际网络对中共建党产生了重要影响。(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