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两岸小年夜祭拜习俗有何不同?看了就知道

2016年02月14日 07:37:00  来源:你好台湾网
字号:    

  台湾的春节犹如大陆春节的缩影,许多习俗都是由明清时期来到台湾的本省人和与蒋介石一起到台湾的外省人带过来的。本省人的习俗以闽南文化为主,而因为外省人来自大陆不同地方,所以外省人过年也就有了五湖四海的各省习俗,因此台湾的春节就象是一个缩影版的中国春节,东西南北各有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求同存异的文化。

  【台湾的小年夜】

  跟蒋介石来的外省人:

  台湾外省人习惯在每年农历二十九(除夕夜的前一天)的子时拜天公(谢神),感谢老天爷在过去一年的庇佑,并祈求来年也能平安顺利,称为“小年夜拜天公”(台湾部分客家人也有这个习俗)。

  记得小时候为了等吃消夜,总希望能够赶紧拜完。因为祭拜完后老妈就会将祭神的干货连同三牲礼一起,煮出一锅热呼呼的杂菜锅,冬天冷飕飕的天气下,可以在睡前喝一锅暖暖的热汤便是最好的小确幸。

  回过头来,拜天公首先要准备祭品。除了鲜花、茶、酒与鸡、鸭、猪三牲和象征昌盛的鲳鱼之外,还要有笋干、香菇干、金针干、木耳干、冬粉与豆干六斋,而且冬粉必须染红方显喜气。

  而台湾的客家人以干货祭拜为主,为何都是干货呢?据说是因为客家人大多刻苦山居,并且随时准备逃难,所以有比较好的宝贝食材就会以风干或腌渍的方式保存,也比较方便携带。

  其他还有象征年年高升的年糕、发糕,五种喜气的糖果(以前都是甜到可怕的手工甜点,现在已换成七彩包装的各式糖果,只剩“ㄇㄚㄌㄠˋ”还看得见”),以及五种数量为单数的水果,例如苹果三粒、枣子五粒之类的,老妈总是固定买的水果是凤梨、橘子、枣子、香蕉与苹果。

  待一切祭品按特定方式摆放好,点上香烛,就由一家之主领着全家人一起祭拜谢神了。祭祀中途需视燃香进度,约每5分钟补斟一次茶酒。

  上完三次茶酒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烧纸钱和小朋友又爱又怕的鞭炮时间了,放鞭炮的目的是为了吓走年兽(除旧岁)。

  明清时期来到台湾的本省人:

  台湾本省人会在每年年尾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和地基主回天庭过年,自然就把这一天视为了小年夜。

  小年夜首先需祭拜灶神,灶神是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主管饮食的神,又称“灶君”、“灶王”或“灶王爷”,民间传说为张单。灶神为五祀神之一,与司命、行神、门神、户神同为司察小过的家宅神祇,负责监察人间各家各户的罪恶,掌握寿夭祸福。一般认为,灶神会在旧历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的善恶,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祭拜时多有糖果等甜点,希望灶神吃甜、说话甜、讲好话,在天上为自家美言几句,为自己招祥避祸。

  再来是地基主,相传地基主不高,故祭拜时宜使用较矮的矮桌或是矮板凳当贡桌。

  地基主,是住宅、房舍的守护神灵,是台湾民间信仰。台湾人常会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祭祖(或者其他中华传统节日)时,与旧历每月初二、十六祭拜土地神时,另设香案,并焚烧纸钱,加以祭拜。由于地基主是神明位阶中官阶最小的,所以不设神像或神位,一般是住在家里的后阳台或最后面,与灶神在一起。

  【大陆的小年夜】

  而目前大陆的小年夜习俗则分南北,北方吃饺子,南方则吃汤圆。小年夜当天最主要的事情是全家包饺子或是戳汤圆,这种全家一起的活动也是很多大陆同胞们的童年回忆,包好的饺子与戳好的汤圆主要是在隔天除夕团圆饭的时候吃。有些地方包饺子时还会在饺子里面塞钱,当然塞钱的饺子数量有限,吃到包钱的饺子的人则代表一年都会财运滚滚。

  当然在大陆还有小年一说,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什么会有小年呢?因为传统文化中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民间五祀神佛回天庭休假过年或是返乡汇报一年工作的日子,所以有些地方的小年夜就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晚上,而台湾的小年夜大部分是在除夕前一天,因为台湾民俗中家神是在除夕前一天上天庭返乡汇报工作与休假过年的。

  (传统民俗专家:珊霖文创执行长赖国光、极光文创执行长 赖国全)

[责任编辑: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