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看见彼岸 亲近彼此——一项两岸征文活动造就的“相遇”

2016年04月21日 08:31:00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台北4月19日电(记者陈键兴、章利新)他们是极普通的“百姓”,却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用文字寄托朴素真挚的情感,或如溪水汩汩流淌,或如海潮激扬澎湃。来自两岸的他们因一项征文活动而相遇,这样的相遇又让两岸更多的人看见彼岸,也亲近了彼此。

  由台湾《旺报》举办的第六届“两岸征文颁奖典礼”19日在澎湖举行。此项征文活动始创于2011年,旨在“传递两岸和平讯息,增进两岸相互了解”,以“台湾人看大陆”和“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征集两岸民众投稿,以个人真实经历、切身感受,书写对彼此最直接的认知。

  “那年,我十八岁。在一趟从昆明往重庆的火车上,我遇见一位不知名的吉他女孩。”王瑞贤,一位帅气斯文的台湾大男孩,他的获奖作品《请别叫醒我》娓娓道来,讲述了一次“不期而遇”,读来好似聆听一曲民谣:“列车上除了火车溜过铁轨的有节奏的声音,忽然多了你清亮的歌声。”“你沉沉地哼起小调。我不记得调子的旋律,但这调子藏着多少未知的东西,却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

  几年过去,王瑞贤一直记着吉他女孩说过的话:“我希望我的人生,只有相聚,没有别离。”

  王瑞贤告诉记者,他2012年前往上海求学,还曾到大陆西部旅行,这些经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谈到未来,他说:“台湾年轻人可以到大陆去,做做‘北漂’,找到属于我们的更大的舞台。”

  黑龙江女孩吴迪同样有“求学对岸”的经历。2012年,她作为交换生头一次走进台湾,结束学业后还曾来台“个人游”。

  “听说和看到,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每次来台湾,因为不同的机缘,都能丰富我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吴迪在获奖感言中说,“得益于两岸密切的交流,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有机会往返于两岸之间,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之前可能感到遥远、陌生的地方。希望更多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去看、去听、去表达,在交流中共同为两岸美好未来努力。”

  她作品中的一句话引人深思:“改变的力量存在于个体与个体的交流之中,如果两岸之间有更多的普通青年能够站出来,在交往中互相认识彼此,不贴标签,不意气用事,那么属于两岸的共同未来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上大学前,我对大陆的认识是狭隘的,一切只停留在历史、地理课本之中,对大陆的想象只能通过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因考试未能参加典礼的首奖得主蔡瑀婷在书面感言中写道。

  2014年,这位台湾年轻人第一次造访大陆。“一睹神州风情,我有一种闻名不如见面的丰富收获。之前,即使中学读过大陆各地的历史地理,也读过许多关于大陆的书籍,但始终无法与真实面貌的大陆联结起来。”蔡瑀婷感到不虚此行的同时,却有一个遗憾——“我人是到了大陆,但没有和大陆青年朋友有更多互动”。

  “去年,我参加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有15名大陆同学与我们一起进行10天的旅行。”蔡瑀婷说,“许多两岸青年朋友像我一样,对于对岸好奇又陌生,渴望接触又‘近乡情怯’。只要通过真心诚意的交流互动,我们就能迎向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光明未来。”

  获得首奖的大陆作者沈雪晨也很年轻。特别的是,他大学三年级就跨入“已婚族”,妻子就是在交流中相遇的一位台湾女孩。说起自己的两岸爱情,他脸上流露出的光彩显而易见。这位学历史又爱好音乐的大陆年轻人对记者说,两岸民间的交流很友好,相信会更加密切。

  据了解,本届征文活动共收到两岸500多位作者的近千篇文章,最终评选出首奖两岸各1名,优秀奖两岸各2名,以及佳作奖共10名。

  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也为颁奖典礼发来书面致辞。他表示,两岸拥有相同的语言及文化传统,但相隔多年后重新接触,彼此既熟悉又陌生。翻阅得奖的两岸作品发现,交流就像一面有趣的双面镜。我们必须诚心地说,两岸频繁往来与互动,让人民有机会去发现真实的对方,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绝对有着重要的意涵。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