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云门舞集《水月》:东方神韵与巴赫经典的交融

2016年09月23日 14:25: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台湾云门舞集《水月》日前首次起舞国家大剧院,这是著名编舞家林怀民继《行草》《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烟》之后第5部亮相国家大剧院的代表作品。云门舞集男女舞者曼妙的舞姿搭配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太极、明镜与流水在舞台上交相辉映,带给北京观众一场视听感官盛宴。

  云门舞集首演于1998年的《水月》,作为林怀民的巅峰之作,被媒体誉为“20世纪当代舞蹈的里程碑”,受到国内外舞迷的热捧。《水月》继承并发扬了云门舞集一贯强调的中国肢体语汇,并以“太极导引”为原理,衍生出以曲线动势的独特语言。在《水月》中,舞者呼吸吐纳,由丹田导气引身,带动肢体的动作。动静、虚实、阴阳互生互克,可谓是中国书画“气韵生动”的体现。

  《水月》采用了西方音乐的经典——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同样令国际舞评家惊讶叫绝。在首演后的第二年春天,林怀民将其带到巴赫故乡柏林的德意志歌剧院演出,获得德国重要媒体的一致赞誉。随后近20年的世界巡演,同样征服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纽约时报》称:“《水月》的舞蹈是巴赫音乐的化身。”《国际芭蕾杂志》也评价说:“东方的太极与巴赫的经典,等待300年,只为了在《水月》中相逢。”

  林怀民由“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佛家偈语获得灵感作舞,“水”“月”“镜”是《水月》舞台上必不可少的意象。林怀民谈到:“《水月》不是在讲佛经,是在讲山水画中的横轴,西方的画是挂在那里看的,我们的画是横着打开的。看到一点点,然后再一点点,就像旅行一样。看的人经过一个时间旅行,一步步走出来。”

  首演当晚,《水月》伴着巴赫的音乐逐渐打开,白裤系腰的男女舞者站在勾画白色水纹的黑色地板上,身形倒映在身后的巨型镜面中,显得格外空灵。随着舞蹈的进行,悄然而出的流水缓缓淌过舞台,在镜面和水波之间映现出层叠繁复而虚实相间的无限幻象。舞者踏水而舞,有那么一段时间巴赫的音乐戛然而止,舞台上空余数名舞者的呼吸吐纳声与潺潺流水声相互呼应,而禅意也在这动静虚实之间,在观者的心头旋生旋灭。东方神韵的舞蹈和西方经典的音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纯粹、空灵的境界自舞台之上缓缓延展。

  为营造出水月天光的舞台空间,林怀民克服了很多不为观众所注意的困难。比如《水月》舞台上的水,水温在几十分钟后的演出中必须维持在一定度数,那就是舞者的体温。林怀民强调:“因为舞者们是汗流浃背,毛细孔是打开的,遇到天冷的时候,水面上甚至会起水雾,如果给冷水,跳了几场后人就会僵在那里。”正因为这样的审慎与细致,云门舞集带给观众的只有至纯至美的享受。文纳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