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詹宏志和台湾电影的美好年代

2016年09月27日 08:33:07  来源:凤凰读书
字号:    

  在涉足电影圈之前,詹宏志一直从事媒体和出版业,跟文字打交道,对电影没有半点兴趣。之所以跑去当了电影的策划人,完全是因为他不能忍受“侯孝贤这么有才华,居然没有人找他拍戏!”

  起因都是一部《童年往事》。

  我们现在看这部带有侯孝贤自传性质的电影,豆瓣评分很高:8.8分。这也是侯孝贤完全摆脱束缚,专心成为创作者的一部转型之作,影迷们爱得不行。

  可是当时台湾的电影产业不开心了,那时候大家能接受的还是琼瑶的爱情片,这种现实题材的电影并不受待见。“你这种电影没人看的,观众不喜欢这种风格。”当然了,没人看,也就意味着这电影是赔钱的。

  媒体也不同情他,口诛笔伐:“侯孝贤不顾市场,拍电影只顾看自己的肚脐眼。(太自我)” 还有说的更狠的:他把台湾电影都给玩完了!

  就这样,没有人投资侯孝贤的电影,他没钱可拍、没戏可拍。其实早在前一年,拍《冬冬的假期》,侯孝贤就是押了自家的房子,攒钱来拍的,可惜票房惨败,输得一塌涂地。

  那个时候的詹宏志,虽然刚刚30岁出头,但已经在在媒体圈和出版圈打拼多年,在文化界名气很高。他认为《童年往事》毫无疑问是一部杰作,看完以后非常震撼。

  “不管我作为粉丝、观众,还是爱打抱不平的文青,都是难以忍受的。所以我很希望可以帮得上忙,以我的一部分财经背景的训练(詹宏志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其实能看得到经济潜力。

  于是,初入电影圈的詹宏志开始和各种电影界大老板谈投资,大佬们跟詹宏志说:你要劝劝侯孝贤,节奏要快一点,动作要快一点,灯光要打亮一点,找演员为什么不用刘德华、叶子媚?

  “他们总是说自己是好意的。但是在我听来,他们试图要帮助侯孝贤的每一个方法,都是消灭侯孝贤的方法。”

  三寸不烂之舌+放手一搏=意外成功

  当侯孝贤准备拍《悲情城市》的时候,詹宏志认准了当时的媒体大亨邱复生,耗费了10个月来说服他投资这部电影。邱复生心里还是觉得不靠谱,又回过头去问电影圈里的势利大佬们的意见,得到的答案当时是“他是骗你的,这种电影没有市场。”

  詹宏志为了让邱复生放心,决定放手一搏。他写信给一家日本杂志集团,这家媒体连续两年举办了东京国际影展,但并没有发行电影的经验。詹宏志在信里问他们:你愿意出四百万日币来获得《悲情城市》的在日本的播映权吗?我没有一个镜头,也没有任何剧照,但你愿意现在就承诺买这部影片吗?等这个影片拍完,它肯定就不止这个价钱了。

  这个近乎空口无凭的请求,居然得到了对方的同意。原来日本那边儿早就看过侯孝贤的电影,愿意尝试。

  日本发行权敲定之后,詹宏志又在没有一张剧照或定妆照的情况下,做了英文、意大利文、法文和日文的海报。

  看到这些,邱复生才算放了心,《悲情城市》的投资算是有了着落。

  1989年,《悲情城市》在国际大获成功,一举拿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消息传到台湾,大家都疯了似的跑到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外加有主演梁朝伟加持,票房算是成功了些。

  詹宏志还在电影里客串了“林老师”这个角色:

  中间戴眼镜的那位就是詹宏志

  可是,也没那么美好。电影火了之后,詹宏志去理发店,理发小妹对他说:詹先生,我在电影里看到你了。

  詹宏志说:你觉得电影怎么样?

  小妹支支吾吾地说:看不清楚,速度好慢,也不知道在演什么。

  詹宏志后来说:真是难为这个小姑娘了,本来她是不打算去看《悲情城市》的,但是因为这电影拿了国际大奖,就跑去看,结果还是看不下去。

  他承认,这片子是有难度的,不是能被所有人都欣赏的。

  是啊,要是所有人都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悲情城市》、《恋恋风尘》、《刺客聂隐娘》,那侯孝贤还能称得上是侯孝贤么?

  你光知道《牯岭街》好,哪知道它拍出来有多难!

  如果说,詹宏志跟侯孝贤的合作还算愉快,那么,跟杨德昌的合作实在称得上“艰难”。

  两人的朋友小野对詹宏志说:你恐怕是唯一一个跟杨德昌拍完电影没有绝交的人。

  不过当时,詹宏志也是被杨德昌折磨得快疯了,因为钱。

  杨德昌:我想拍一部电影,叫《带我去吧,月光》,你可以帮我去谈投资吗?

  于是詹宏志和中央电影公司和华松投资公司谈定,两个公司合起来出1400万来拍这部片子。

  杨德昌:我把这部电影改名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了。

  詹宏志:改名字没关系的,好商量。

  杨德昌:故事也改了。是另外一个新的故事。

  詹宏志又跑去跟投资人解释。然后电影开拍。

  杨德昌:1400万花完了,但还没拍完,我们没钱了。

  詹宏志:还需要多少钱?

  杨德昌:再给我200万,一定拍出来。

  詹宏志又去跟投资人说:抱歉,我们没拍完。

  投资人当然不高兴了,不过后来也接受了,毕竟拍电影超出点预算也算正常。

  200万又花完了,电影还是没拍完。

  詹宏志:你不能老让我去要钱。你可不可以再仔细算一下,最后确定到底要用多少钱?

  杨德昌算来算去:大概需要2600万。

  詹宏志又去跟投资人谈。

  投资人:不可能,2600万的话,我们不拍了。

  谈来谈去,中央电影公司退出了投资,华松公司全面承担投资预算。

  华松公司说:我们出2600万可以,但是要你詹宏志签一张支票作担保,如果这部电影最后拍不出来,你们就要赔偿我们2600万。

  詹宏志签了。

  2600万又很快花完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是没拍完。戏拍到哪儿了,詹宏志自己都不知道。

  于是他尝试先把播映权卖出去。

  正好这时候一日本公司找上门,点名要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日本播映权,说之前没抢到《悲情城市》的播映权,这次说什么也要买到《牯岭街》。

  听说《悲情城市》在日本卖得很好,詹宏志试探着说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天价”的数字。

  詹宏志:你能出税后100万美金吗?(其实这是跟他们要120万美金的意思!)

  买!

  詹宏志120万美金到手,给了杨德昌。然而,电影还是没拍完。

  还是差一点点钱。最后几个朋友凑了一点钱,电影算是勉强拍完了。

  快上映的时候,杨德昌第一次剪片子,剪出来的是3小时50分钟的版本。

  影院方面吓尿了,说:太长了,不行。

  杨德昌又勉为其难剪了一个2小时47分钟的版本。

  后来詹宏志又帮着去卖《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电视版权,杨德昌说:电视的话,我可以剪出一个6小时的版本!

  这片子杨德昌剪了很多次,有好几个版本。

  詹宏志至今还有些遗憾:“到今天为止,我没机会问他,哪一个是你心目中最爱的版本。”

  虽然,《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是一部赔钱的电影:投资3000多万,台湾票房只有1800多万。

  当年跟着詹宏志做电影发行的一个实习生小姑娘曾经挺委屈地跟他说:“我们这么努力,这片子怎么还是赔钱?”

  詹宏志乐了,说:这片子本当如此。在台湾卖了1800万,是恰好的,观众再多反倒不对了。台湾能接受这个电影的人最多也就是这些了,没关系的。

  “曾经有一个美好的时代,所有人都不自私地想做一点事。杨德昌让我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很艰难,等到我坐在电影院里看他电影的时候,我有点热泪盈眶,觉得一切都值得。有这样一个导演,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那些过程算得了什么,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不知道哪里还可以有这样的时代,我很幸运。”

  看完詹宏志这段话,再重温这张照片,感觉好暖!

  詹宏志一直都说自己不喜欢电影圈,直言不讳说很多电影人都是流氓,自己跟他们谈合作的时候,也要像演员一样变脸。4年电影策划人生涯,詹宏志做了9部电影,全是侯孝贤和杨德昌的。

  詹宏志没跟他们要一分钱。就像他说的,做这些事情是“帮朋友”。离开电影圈后,詹宏志又去做了出版和电商,那又是另一番传奇了,以后再和大家讲。

  《旅行与读书》

  詹宏志作品

  中信 大方 出品

  2016年8月上市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