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信仰被福建瑜伽教所吸收
唐代以后,“开元三大士”所传金刚界、胎藏界密教在汉地传承断裂。中土虽然没有了成系统的密法修持,但当代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大悲咒、尊胜咒等密咒长期流传,瑜伽焰口这一密教仪轨在元代也从藏密重新汉译。也就是说,尽管唐时兴起的密教(密宗)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不复存在,其咒术却在丛林佛教和民间佛教中得到了部分传承。
然而,后世对唐代密教的传承中,民间信仰中偏向道教的一支,却往往为人忽视。许多人的观念中,佛道有别,互不相容,秘传法门如何能由佛入道?但实际上,宋代的民间法教中吸收了许多密教咒术,如摩利支天法、秽迹金刚法等,也包括哪吒法在内。这些密教咒术与天心五雷正法、茅山法等民间法教一起被后世的道教所融摄、继承。
斗姆元君像
试举几例。今日道教尊崇的众星之母斗姆元君,与佛教摩利支天实为一神,不仅宝诰中直称为“摩利支天大圣”,斗姆咒也与摩利支天咒雷同。宋人洪迈《夷坚志》记秽迹金刚法故事数则:“漳泉间人好持秽迹金刚法,治病禳禬,神降则凭童子以言”;“福州有巫能持秽迹咒行法,为人治祟蛊甚验”。洪迈也注意到了哪吒法,记录了婺源张村程法师“持那吒火毬咒结印叱喝”降伏石精的故事。元杂剧《盆儿鬼》中则将哪吒法与其他法术相提并论:“俺会天心法、地心法、哪吒法,书符咒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摄。”
《夷坚志》中所记秽迹金刚法和哪吒法之流行,可与南宋著名道士、南五祖之一白玉蟾对福建“瑜伽教”的观察相印证:“耜问曰:今之瑜伽之为教者,何如?答曰:彼之教中谓释迦之遗教也。释迦化为秽迹金刚,以降螺髻梵王,是故流传。以此降伏诸魔,制诸外道,不过只三十三字金轮秽迹咒也。然,其教中有龙树医王以佐之焉。外则有香山、雪山二大圣,猪头、象鼻二大圣,雄威、华光二大圣,与夫那叉太子、顶轮圣王及深沙神、揭谛神以相其法,故有诸金刚力士以为之佐使。所谡将吏,惟有虎伽罗、马伽罗、牛头罗、金头罗四将而已,其他则无也。”白玉蟾提及的秽迹金刚、龙树医王、那叉太子、深沙神等瑜伽教神佛,皆为唐代密教本尊。
唐代密教如何输入福建形成瑜伽教?首先,唐五代移民带来了中原流行的信仰,其中也包含密教的成分。例如,王审知建立闽国、在福州修筑罗城后,在开元寺后灵山塑毗沙门天王像镇护城池,于乌山南涧寺亦“创天王殿,号南涧护国天王”,毗沙门信仰因此输入闽中,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眷属,其信仰很可能籍此一并传入。
其次,闽地有重巫好鬼的传统,巫法易于和各种密法结合,形成新的民间法教,并凭借福建的地理封闭性、宗教民俗保守性,得到长期流传。一个很好的例证是,唐代三胡教之一的摩尼教,在中原地区灭绝后,在福建却以改头换面、与民间信仰融合的形式流传,留下了霞浦文书、草庵摩尼光佛像等文物。在瑜伽教的形成过程中,传统闾山巫法和密教相结合之后,有一些知名的瑜伽教头陀如张公圣者,以及禅密兼修、提倡秽迹金刚法的僧人如普庵印肃,都对瑜伽教的成型推波助澜,并获得了后世民众的崇拜,融入了瑜伽教的神佛信仰体系。
漳州的三坛小法正在“咬旗”,旗帜上写着“哪吒鼓”的字样陈羽摄
宋代流行的瑜伽教,至今仍然以“三坛小法”的形式,流传于福建漳州地区。三坛小法是直接传承了瑜伽教的民间法教,至今崇拜秽迹金刚、龙树王、普庵祖师、哪吒太子、雪山圣者、张公圣者、虎马伽罗等瑜伽教神佛,一如宋时白玉蟾所记。其仪式包含了击鼓念咒、结手印、结界、调营、安营等,其中的结手印和结界颇具密教遗风。在三坛小法的体系中,哪吒被奉为“中坛元帅”,作为五营兵马的统帅,统御整个宫庙的神兵,故而受到格外的尊崇。不仅在闽南和台湾的宫庙中经常有哪吒神像,在闽南和闽中的神像画图中,哪吒往往也和秽迹金刚、龙树王等同处一图,位于正中的圆光中,其核心地位,足见宋代瑜伽教中的哪吒信仰对今日民间信仰的强大影响力。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