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南保亭12月21日电 题:槟榔树下的台湾来客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不远处海风轻拂,掠过槟榔树林,树下的黎族妇女将一勺勺贝壳粉抹在捞叶上,脚边藤篮里盛着满满的槟榔。
“在我们海南有个传统,订婚时,女婿要给丈母娘奉上一颗槟榔。”
“我们台湾也是啊。”
黎族导游黄桑桑在海南保亭的槟榔谷原住民文化旅游区内向近日前来的两岸记者“一带一路”海南参访团介绍当地槟榔的吃法。台湾大成报社长黄义雄点头道:“这里的很多习俗和台湾是一样的,比如我们都偏爱吃生槟榔;称长在树干上的槟榔花为‘半天笋’,还用它做成中药。”
台湾今日新闻大陆新闻中心主任张先鹏在新北永和长大,父母从事槟榔批发生意,儿时放学常帮家里“顾店”。在一家槟榔摊前,张先鹏又是录像又是拍照,还让店员放慢折捞叶、抹贝壳粉的动作,捕捉特写。
“吃法上还是略有不同的,在台湾抹的是石灰粉,而且还会将槟榔切开放进一小粒瓜瓣。”他一面将槟榔放进嘴里,一面仔细地比较说,台湾的槟榔个头要更小,劲儿却更大,在嘴里嚼开后晕眩感上来得快。“不过,在热带地方吃槟榔,提神、祛湿的功效是一样。酷爱的人,牙齿也都会变成红紫色。”
海南是黎族世居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有黎族近128万人,其中海南省占94%。在黄义雄看来,海南不仅在吃槟榔上与台湾有着相似的风俗,两地少数民族的习俗也十分相近。看到槟榔谷里的黎族原始村落保护地介绍,妇女以在脸上刻纹身为美,他说,台湾中部的泰雅族群和东部的阿美族群也是这样,女性脸部的纹饰成“V”字型,纹身的复杂程度代表着她们在部落里的身份地位。
中共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常委文振雄告诉中新社记者,自2001年起,每年3月3日的保亭嬉水节都邀请台湾的少数民族民众前来参观。2011年,国务院台办批准在此成立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2年正式挂牌,这里也成为大陆唯一以少数民族交往为主题的两岸交流基地。
海南省曾召集两岸民族学学者研讨,并从出土文物、生活习惯等方面得出结论,台湾的布农族群、阿美族群、排湾族群等和海南的黎族祖先都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浙江的河姆渡人后裔。通过15年的交流,两地少数民族也已基本达成“祖先是一家人”的共识。文振雄说,除了嬉水节,交流基地还相继承办了每年一次的“两岸诗会”、“两岸笔会”。前者今年首次移师台湾高雄,于数天前闭幕。
槟榔谷文化旅游区已经迎来送往数十批台湾少数民族客人,导游黄桑桑说,听他们介绍,在台湾也有个大型的少数民族主题公园九族文化村,展现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一些客人说,羡慕我们以某一个少数民族为主题打造景区。”
文振雄回忆说,很多年前建造槟榔谷,也受到过台湾九族文化村的启发,以旅游业来带动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但他们承担这方面工作的主要是民间社团,在持续性上会受制约。我们是官方和企业联合开发旅游区,对开发土地原居民的搬迁、补偿、就业、养老会有系统的安排。”
端起黎族的小米酒一饮而尽,黄义雄感叹,海南是除福建之外,又一个让台湾人倍感亲切的地方,这里的饮食、气候、风俗与台湾相近,很像他印象里儿时的台湾。(完)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