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畅销作家龙在宇出版新长篇揭秘影视潜规则

2016年09月30日 07:37:38  来源:凤凰读书
字号:    

 

  因《掌舵》系列小说成为商战小说畅销作家的龙在宇推出新长篇小说《金牌投资人》,揭秘影视这个目前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中的种种潜规则,刚一上市即登上了当当网、京东商城等书店的新书畅销榜。

  在接受北京晚报专访时,龙在宇表示自己对影视行业有多年观察,他不认为很多潜规则是正常现象,在国外电影市场很少有这样的案例,“谁都不希望中国观众被贴上‘人傻、钱多’的标签”。

  龙在宇告诉记者,这些“潜规则”包括了电影热点话题制造、大牌明星所谓的“友情”出演、虚假的“小成本”制作、临时找大牌导演挂名、大片避让发行、营销买票房、偷票房等各个环节,“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烂片也不断出现,这说明许多‘规则’有必要进行调整了。”

  记者同时了解到,这部小说刚出版,就有多家知名的影视公司开始争夺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小说中人物都有原型

  “在小说中我描述了影视投资的各种手段或者说猫腻,就我了解,这些情况远非个例。”龙在宇了解到这些现象,主要是通过采访,“小说中的故事主要源于工作、生活中的积累。因为我从事记者工作多年,接触了很多政商领域的人和事,感觉十分有意思。由于题材所限,许多故事不方便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就转而用小说的体裁。”

  龙在宇曾长期关注北方某省的时政动态以及当地煤老板的发展情况,在煤改之后,部分企业家将资金投向影视领域,“近年来国内好几部大片,背后都有煤老板或者‘煤二代’的影子。我同这些人有过接触,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很多影视界的事情,用他们的话来说,矿井下面漆黑一片,上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龙在宇小说中揭露了很多真实案例,如某导演吸毒和某垄断电影公司排挤其他电影排片等典型故事。“小说来自生活,小说中的人物通常说来都会有生活中的原型。”龙在宇告诉记者,出于某些原因,他在把这些故事引入小说时,会做一点技术化处理,人物、时间、地点是虚构的,但故事是真实的:“我小说中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平时采访或耳闻目睹的真实故事,这大概算是我创作的一个特点吧。”

  花钱买票房成营销利器

  龙在宇花了不小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关于电影买票房的操作手段,他透露:“这是我在采访中,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我的。后来这稿子因为各种原因没发出来,我就写到了小说中”。龙在宇看来,种种潜规则虽然构成欺骗,但当所有人都同流合污时,独善其身十分艰难,“我还想表达出一种无奈,就是艺术面对金钱时的无奈”。

  “目前最有效的电影营销手段,就是花钱买票房。”龙在宇借小说主人公的口说,通过买票房,不仅可以制造高票房的假象,还能排挤掉同档期的其他影片,谁肯撒钱买票房,影院就会拼命排这部片子,那些不买票房的片子,很多时候连排片的机会也没有。市面上经常有超低价的电影票流出,很多都是电影公司买了自己的票房,再低价放出来,“有的电影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几百个工作人员,他们会挨个上门找影院经理谈,影院收了钱,票就算出了,虽然电影票是否真的能到观众手中还是未知数,但数字已经进入票房总数。”

  “我觉得买票房之所以流行,这跟我们的大众心态有关。”龙在宇解释,比如在法国,每次去电影院都会问当地观众,如果一部电影票房特别高,你会去看吗?法国人全摇头,说各人偏好不同,不一定非去看“大片”。然而在中国,人们的从众心理特别强,一部电影票房火爆,很多人都会选择去看,仿佛大家都看了,自己不看会显得落伍,这样一来,买票房自然成了营销利器。

  电影上映后“三天定生死”

  “如今还有首日不买个5000万的票房,三天内能过亿的电影吗?”龙在宇借小说中一位女演员之口说出了这句话。买票房虽然简单粗暴,但里面也有学问,龙在宇在书中写到,去年一部港片,用分阶段的方式买票房,买两天歇两天,接着再买,想把票房稳定在一定水平,结果却一败涂地。

  “一部片子能否炒热,就看前三天。”龙在宇透露,很多电影上映前三天就能定生死,“买票房其中有一种最隐秘的方法,叫‘做假场’,用行话叫‘过数’,比如影院的早场和晚场,原本观众就很少,电影方就直接给影院好处费,让他们把这场锁起来,在影院的排片和购票系统上都能看到这个场次,作为售罄处理,实际上根本没有观众。”

  龙在宇介绍,“做假场”的好处费一般是10%,就是用10块钱,买了100块钱的票房,作为影院一方,片子都不用放,成本都省了,他们也乐意这样干。这种手法内行人一看便知,比如一部片子在全国已经没排片了,却发现它一天还能卖个几百万,死活不下线,那肯定是在玩“过数”,“不过这个圈子谁也不比谁干净,大家就都闭口不言了”。

  除了买票房,龙在宇还介绍了偷票房,他认为偷票房“都是返点惹的祸”。偷票房很隐蔽,一般难以查出来,因为影院使用双系统,一个负责实际出票,一个负责上报票房,在电影票上打出A电影,却在记录时记成B电影。一些片方为了制造高票房,回去给影院承诺高返点,影院就会为了利益,将低返点的电影票房挪到高返点的电影票房中。同时,这也使得许多投资人和制片人对电影档期小心翼翼,甚至还会找关系、用上各种手段排挤同档期的竞争对手。电影院的好时段就那么多,排了好莱坞大片,国产片很难分庭抗礼,厉害的电影公司能靠关系相互通融,排个竞争对手少、同时又赶上观众放长假的档期。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