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本报记者 周怡倩
近期,东方出版中心接连出版了两本刘心武的新书 《人生有信》 和 《十二幅画》,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将自己亲身见证的日常人生故事,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重新加以审视,并由此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追问和探究。
《人生有信》 一书公开了刘心武与孙犁、冰心、夏志清、余英时、蒋孔阳、冯牧等数十位文化名人的信函,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那一代文化人同气相求的真诚善念。书里还收录了作者的多幅速写插画,厚重大气的阅读体验之余,还让人感到一份天真趣致。
《冰心·母亲·红豆》 一文穿插收录了从1978年开始冰心写给作者的多封书信,其中既有冰心对作者小说创作的中肯评价,更有一个老作家对晚辈作家生活上的真诚关怀。当冰心得知作者母亲逝世后写信安慰他:“你的心情我十分理解!尽力工作,是节哀最好的办法。”当刘心武事业陷入低谷时冰心又写信鼓励他:“我这一辈子比你经受的忧患也不知多多少!一定要挺起身来,谁都不能压倒你!”这些雪中送炭的安慰和鼓励给了当时陷入窘境的作者莫大的温暖和感动。同样,作品遇上知音是一个作者的幸运。当刘心武的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引发争议时,素昧平生的蒋孔阳先生发表了长篇评论予以充分肯定,并从此开始二人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书信往来,交流彼此对文学的看法。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始终缘悭一面,但蒋先生当年的鼎力扶持让他终身难忘。
“这些书信牵动出我丝丝缕缕五味杂陈的心绪。当时代浪涛的相激相荡将我们抛到同一种困境中时,我能够相濡以沫,互相激励,互相声援。三十年前那些雨丝风片,如今回想起来,有若许亮光,若许暖意,也有若许混沌,若许惆怅。”回望历史,正是那些文化名人的善良正气让人体察了人性中不向逆境
低头的坚韧生命力。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在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这篇文章里,作者写了觅得一个“谈伴”无法形容的快乐。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作者散步时在一家小书店里发现了 《黄金时代》,试读一页之后竟然欲罢不能,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回家后打了一圈电话询问王小波的联系方式。“现在想起来,我的作为,实在堪称王小波的超级粉丝。”第二天下午作者就约上王小波,两人一直聊到夜里十一点饭馆打烊。“这一天我没有白过,我多了一个谈伴,无所谓受益不受益,甚至可以说并无特别收获,但一个生命在与另一个生命的随意的、绝无功利的交谈中,觉得舒畅,感到愉快,这命运的赐予,不就应该合掌感激吗?”在后来的日子里,作者和王小波多次相约喝酒聊天,成为彼此投契的“谈伴”,直到王小波猝死于心肌梗塞。“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于是在书里,刘心武选择用五塔寺的水彩写生来给这篇文章配图,“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召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悼念亡妻吕晓歌的文章作者配的是钢笔画 《那边多美呀!》,写文学评论家李子云的 《暂不置评》 配的是水彩画《秋韵》,写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 《唯痴迷者能解味》 配的则是大观园内沁芳亭的水彩写生……延续了 《人生有信》 一书的风格,在 《十二幅画》 里,刘心武也将自己创作的画与文字结合起来,构成相互映衬、互为表里的关系。12幅画里有12篇回忆,既有作者对妻子朴素动人的回忆,也有他与周汝昌、吴祖光、王小波、林斤澜、宗璞、唐达成、谢晋、陶玉玲、丁玲等人的君子之谊,尽管和其中有些人见面不多,但那些高洁的灵魂在作者的生命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