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这部明代画家的传记集,为何取名“诗史”?

2016年11月22日 08:37:38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字号:    

《憩寂图》北宋·李公麟

  了解明代画史,有一本是绕不过的,此书为《无声诗史》。该书为明末清初人姜绍书所著,以时代为序,散列了明代470余位画家的传记。作为一部画史著作,该书没有以画为名,而是取名“诗史”,岂不怪哉?

  在《无声诗史》原序中,姜绍书这样写道:“雅颂为无形之画,丹青为不语之诗。”可见,在他看来,画作乃“无声之诗”。事实上,将画比作“无声诗”,源自宋代的黄庭坚。

  北宋元祐年间,黄庭坚作《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其一为:

  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要理解这首诗,得了解黄氏作诗的背景。所谓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换言之,黄氏此诗乃是和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的诗所作。而在黄氏写下此诗之前,苏轼还有一首题目与此颇为相似的诗作——《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内容为: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不难看出,苏轼此诗实为和兄弟苏辙而作,而苏辙的诗乃是为画作《憩寂图》题写,内容为: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诗。

  画作《憩寂图》的问世,也颇有渊源。相传《憩寂图》为苏轼和李公麟(字伯时)共同创作,取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中“松根胡僧憩寂寞”等四句之意。苏诗中的“李姓画师”和黄诗中的李侯,同指与苏轼合作的画家李公麟。由于苏轼认为自己画竹不如李公麟,但画石技法过之,因而有“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一句。

  唐朝诗人王维有《辋川集》,收录了他和友人裴迪的各20首山水田园诗。王维不仅能诗,而且善画。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其画以诗入景,诗画合一。加之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眼中,“辋川诗”与画作并无二致。在黄庭坚诗中,则更进一步,直言“淡墨写出无声诗”,亦即以诗喻画。

  由此,姜绍书将自己这部记录洪武以至崇祯二百八十余载绘事的著作,以《无声诗史》命名,可谓知其中三昧。

  (朱林)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