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诗性光照下的日常生活——读孔锐的《牙医门诊日记》

2016年11月25日 08:44:27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    

 

  文/叶橹

  作为牙科医生的孔锐,恐怕从未想过她会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由于她“门诊日记”的引人注目,她甚至因为一个十分正常而自然的动作,不过是抱了一下小孩,居然一度窜红网络,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文学的轰动效应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她的“门诊日记”,无论是就它的内容所包涵的“正能量”,还是她那生动活泼的文笔而论,都应当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实性作品。

  《牙医门诊日记》以成书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必定是会引起关注的。在当下文学作品颇受冷漠的状况下,它以题材的独特和文笔的流畅而受人欢迎,几乎是可以肯定成为事实的。我为什么会作如此判断呢?理由如下:

  首先,她的“门诊日记”在报刊和刊物连载时,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它的零星刊出的形式,难以让人一窥全豹,而已整书的形式出现,必定会更具集中性和冲击力。我就是在过去的零星阅读中对它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因而在这次对全书的阅读中获得更完整的体验的。从她那些一个个孤立的故事中,我们甚至可以获得对整体现实社会一种相当独特的视角观察。它的真实性和现实感,让我感到远胜于当下那些银屏上充满暴戾的低俗和情节的虚假的连续剧。文学的真实性才是它的生命和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牙医门诊日记》必定会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力。

  其次,从“门诊日记”中所讲述的那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的医生,是怎样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患者,而在各种不同患者身上,我们又是如何获得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感同身受的体验的。孔锐是一位性格爽朗而又心灵敏感的好医生。正是凭着这些优点才使一般的患者对她充满信任感。而她则是在同患者的接触中,既细心入微地为他们治疗,又同时和他们进行坦诚交谈和心灵沟通。有人说,为什么她的门诊部会有那么多的故事,殊不知她的这些故事都是用真诚的感情交流才获取来的。虽然这样的故事可以随手拈来,我仍想把她书中第14节中写的故事重复一下。她在为一个小孩治牙病时,却观察到她的母亲很像她所熟悉的一个人,这个人“像我很久以前一位小病人的母亲,只可惜患抑郁症自杀身亡了”。这本来与她无关,可是她却由此反省道:“曾经在某个下午,我因病人多而冷落了她。她似乎有话对我说,而我却没有给她机会,那个下午之后的第二天下午,她在家打开了煤气……”。读到这一段文字,我不禁心灵为之一震。一个同她非亲非故的人,仅仅因为患抑郁症自杀身亡,她都认为,“如果我给她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那个下午。”她的这种推测并无充分根据。即使她真的那么做也未必就能阻止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杀。但是她的这种自责,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医生的仁者之心。然而故事还没有完。由于这次来治牙病的小孩的母亲同她交流后也说到自己因为一对儿女都是病人而抑郁。通过她对儿子治疗的成功,鼓舞起对治好女儿肾病的信心,并且向她表示。“我想通了,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如此朴实而动人的情节,正是因为她对患者的关心而获得的故事。

  除了对患者的真诚和关心,孔锐也凭自己精湛的医术而获得患者的信任。许多牙病患者就是冲着她的医技而来的。即使她在患者中的口碑极佳,但也难免会碰到一些居心不良者无理取闹。孔锐在记录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之后,也写下了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书中第56、57两节中所记的事,就是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经历。一位“学法律的”女士,在自以为是的自大狂驱使下,向她发起了进攻,以拔了她四颗牙为借口,母女同时上阵要她赔偿。而她的治疗方案是经她们同意了的。这母女二人又以南京某医生说她的治疗方案错了为由,企图“走法律程序”以要挟赔偿,面对如此的无理取闹,她既愤怒又无奈。还有一例也是母子同时上阵,企图以牙病复发为由索取赔偿。这件事最终却因为儿子的坦率承认是自己没有遵医嘱而造成的,终于以喜剧告终。仅仅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正能量”,却不免还存在若干令人不安的负面现象。生活虽然美好,但绝非尽善尽美。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