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聚焦凡俗生活中的动人细节

2016年11月30日 08:56:33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对话寂静》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资料图片

  日前,剑桥大学本森教授又一经典力作《对话寂静》全面上市。爱情、友情、激情、同情,他怎样看待凡俗生活中的这些主题?拜伦、济慈、雪莱、惠特曼,他怎样评价这些闻名天下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评论家、传记作家,他怎样定义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身份?本书一一道来。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最富有时也许最贫穷

  在本书中,他不再是剑桥大学的院长教授,也不再是那个偶尔的精神病患者,而是寂静岛岛主——找一段悠闲时光,择一座无人小岛,思一生光怪陆离,话一世文武昆仑。跟随《对话寂静》,跟随他,找到你的心安处……

  1845年,28岁的美国人亨利·大卫·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离家不远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1854年,他将此间的所思所感,写成《瓦尔登湖》。大约半个世纪之后,英国人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放下世俗的烦扰,寻到一座孤岛,“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此处,他笔耕不辍,将过去、现在、未来均付诸笔端,于是《对话寂静》问世。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探讨了经济、村子、阅读、春天、动物、规律等话题;在《对话寂静》中,本森论述了爱情、快乐、诗人、哲学、苦难、艺术等内容。《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对话寂静》沁人心肺,动人衷肠。

  梭罗说:“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

  若本森遇到梭罗……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1862~1925),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

  本森说:“循着月色在乡间田野一整天地徜徉,完全没有了时间概念,忘情地驻足山顶纵览风光,探寻铺满春花的树林深处,躺在翠绿的河堤倾听树叶的低语。”

  人世间总有惊人的相似,历史上总有惊人的重合,不知若本森遇到梭罗,二人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或许,是高手间的切磋;或许,是心灵上的契合;又或许,是冥冥之中的自有天意,让两位大作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里,为我们带来相同的诗意……当你惆怅迷茫、心绪不宁之时,请细细翻看一本《瓦尔登湖》,让美好的田园风光、自由的人事景物任由你想象和怀念;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请轻轻拿起一本《对话寂静》,让毫不晦涩的语言和清澄见底的思索,伴你如梦,助你好眠……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