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2016年12月07日 08:51:45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孤独:回归自我》 (英)安东尼·斯托尔 人民邮电出版社

  阿迟邦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标志,更有人称它为人生意义和幸福的唯一源泉。其实,人际关系并没有如此高的位置。斯托尔是极具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专注于分析人类“负面”情绪,在《孤独:回归自我》中,他本着一颗同理心,剖析科学、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绝顶天才的心理个案,揭示亲密关系并不是获得价值的唯一要素,肯定了孤独在人生中的价值,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甚至对具有创造性天赋的人来说,几乎起决定性作用。

  斯托尔开宗明义:“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本书对哲学和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孤独的心理治疗作用——以创造性想象力治疗相关心理疾病。叔本华说:“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忍受独处。”以丧亲者为例,他们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和劝慰,而是在独处中节哀顺变。孤独也是一种需要和用途,人们思考、创新及与心灵对话,都赖于此。

  爱德华·吉本说:“交流能为理解更为全面深入,而孤独却是培养天才的摇篮。”可以说,不擅交际固然充满遗憾,不耐孤独也是另类缺陷。哲学家康德和科学家牛顿都很内向,且不曾建立家庭,也未与谁有过长久的亲密关系,他们在社交时显得笨拙、不安,在与小孩或者动物相处时,倒感到比较轻松。这使他们能够在长期的孤独中进行独创且抽象的思考。斯托尔又深入剖析贝多芬、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人的身世背景、隐秘心理,将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格风韵和孤独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类世界级创造者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已现卓越资质,但缺独特声音;第二:技巧与个性得到了突出表现,期望尽可能多的人理解自己;第三:华丽已去,唯有拙朴,已不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而是完全属于内在或超越个人,深入审视自己的内心,堪称旷世作品。

  外向与内向中任意一方超过限度,就易患精神症,庆幸的是,人心是一个可以调节的系统。有人自觉选择孤独,以防受他人干扰,从而专注于意义的寻求。纵使是强制性的孤独,比如疾病,把人与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距离,也可以引发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心理体验。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