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领悟“中国的价值观”

2016年12月09日 08:45:55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中国的价值观》,韩震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自觉调节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凡属人类社会,都有着基本的共性,因而许多价值具有普遍的意义,如善恶、正直、诚信、公正……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都是基于不同的时空展开的,由于面临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因而不同的民族对价值及价值观会有独特的理解,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对价值及价值观也会有独特的理解,同一民族中的不同成员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价值及价值观也有不尽一致的理解。本书讲的“中国的价值观”,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在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共识。我们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阐释,梳理出中国的价值观演化的历史谱系,展现中国的价值观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基础或生活世界。

  ■要理解中国的价值观,首先要到当代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找根源

  中国人民最大的期盼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光荣与梦想。

  要理解中国的价值观,首先要到当代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找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让一个积贫积弱的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这毫无疑问地给中国的价值观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经常批评某些人拿他们的价值观来对我们指手画脚,但是社会主义从不排斥民主、自由、人权这样的价值,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这些价值的合理性基础和实现的条件等问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抽象地谈人人有投票权的所谓民主,而是实现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方面当家做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让西方制度下窄化了的仅有周期性投票权的民主变成具有广泛权利的人民民主;中国的价值观不仅不排斥人权,而且让人民的权利基于现实的可实现的基础之上;中国不仅从个人的角度去看人权,而且也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权利,如果人人相互尊重权利,这就是人人平等的法治框架下的公正和谐社会。

  ■要理解中国的价值观,还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探索和文明演化过程,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传承

  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每个人各吹各的调,莫衷一是,无所依据,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作为一个文明整体前行。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文明上下绵延数千载,凝铸了独特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今天提倡和弘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过去价值理想的时代转化和阐释的结果。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我们有着日用而不觉的共同的价值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基本的共性特征。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要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也要面向社会未来发展进程的方向加以阐明

  价值观本质上不是对当下状态的认可,而是带有理想性的应然维度。我们一方面不能抛弃传统,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另一方面也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忘记理想的召唤。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但是善于创新的文化才真正有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由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同时也要在价值的拓新上下功夫。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认为人是分等级的,贵族是上帝的选民,地位天然地高于平民。正是针对封建主义等级制的价值观,法国大革命中第三等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新的价值观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义等级贵贱价值观的思想武器。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面向未来理想社会的,因此,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把反映等级社会的价值观涤荡清除出去,培育和弘扬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与历史进步的节奏合拍。

  ■要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同样还需要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密切的交流互鉴中加以体悟

  中华文化历来就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发展的。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天下一家的开放胸襟,有协和万邦的气度。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互鉴,从中学到许多东西,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中华文化的成果,例如佛教的传入、西域的音乐。近代以来,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也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对国家富强目标的追求,显然是受了欧美的影响,才有了更强烈的动力。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价值,显然有浓厚的欧美影响,但最终也是在中国人民启蒙和解放的双重运动中逐渐清晰起来。当然,中国也可以对世界价值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譬如,中国人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可以成为调节国际关系的最佳规范。我们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这要比霸权思维和价值观合理得多,也公正得多。

  民族精神或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是对民族现实的历史创造性活动的引领和反映,它必然对特殊的时代性问题做出回应,从而必然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只有反映时代性特征和要求的文化,才能有时代性的影响力,才能形成现实的有积极价值取向和生命力的文化。只有在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中,我们才能理解和体悟中国的价值观。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