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插图:钱锺书1934年4月专程从上海来北平偕杨绛春游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逝世。半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推出杨绛先生纪念集——《杨绛:永远的女先生》,以此致敬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全书选收文章46篇,近30万字。文章从各个不同角度记述了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书中所附数十幅图片,大多为首次发表。本书共有51位作者,既有社科院的老领导、清华大学的领导、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杨先生夫妇著作的海外翻译者、帮助杨先生维权的法学专家,也有杨先生的同事、朋友、亲属,还有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的获奖代表、钱先生曾经的司机等。
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回忆了与杨绛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也生动地反映了杨先生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个别文章更是首次披露了她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全部经过。而且此书编选所确定的原则是,入选的文章都是首发,其中有些文章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和细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杨绛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久享盛名的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洗澡》《洗澡之后》,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以及文学评论等,翻译作品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她一生行事低调,谦逊宽容,深得各界人士敬爱。对于曾经与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有必要把自己亲历的与其有关的故事讲出来,力求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生动的杨绛形象。
杨绛先生早年和钱锺书先生一同就读清华大学,后赴英国牛津留学,学成毅然回到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祖国,虽然饱经苦厄、颠沛,却终生怀抱爱国之情,无怨无悔。杨先生是一位大翻译家,对待译事极为认真。《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都是依照原文版本,并参酌世界多种译本译出。译《堂吉诃德》时,为了忠实于原文,四十七岁始自学西班牙语,待语言娴熟后才动手翻译。杨先生翻译《堂吉诃德》的事,堪称译界佳话。她对原作尽责,对读者尽心,而顺畅、妥帖、亲和的“杨氏文风”已成为后辈翻译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节选
学术无禁地,哲人无生死!学有洞见,作可垂世,寿百岁而知人生!
杨先生已修得功德圆满,驾鹤西去。但她为世垂范,道德文章将永励后人。
——李铁映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一百零五岁的杨绛先生走了,她的离去是安静的,一如她在世的时候。敬爱她的人们,也许有些悲伤,但更多的是看到一个美丽人生圆满落幕的欣慰,是对“我们仨”在天堂团聚的衷心祝福。
——周国平 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6到2016十年,我极少打搅先生,小心翼翼保持与她的距离,好比爱极了一样东西不敢轻易触碰。她的书在我这里,她的人在她书里,她有我的书并且是读了的,如此交往已弥足珍贵。
——王海鸰 作家、总政话剧团编剧
她的作品早已为她铸就了丰碑,而她的德行便是那不朽的铭文。“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一生只靠写作谋生。”这便是先生对自己的写照,而钱先生对她的赞美却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作为一位著作等身的知识分子,她的同人、晚辈则将一如既往地尊称她为先生。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杨先生不信上帝,也不信佛,她之所以有时祈求上苍,不过是万般无奈中寻求慰藉,也安慰他人。
——吴学昭 杨绛先生遗嘱执行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离休工作人员
每次见面都是那么美好、那么难忘,我也日益了解到杨绛先生平和而丰满的内心世界。在我心中,杨绛先生既是智者,也是仁者。
——陈?旭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她的作品和译著,她对钱锺书和女儿作品的维护和编辑,以及她对中西文化多语言的了解,大大促进了共识桥梁的构建,并将永远屹立于世。
——[意]贾忆华 意大利作家、翻译家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