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图源于网络)
加缪是个很特别的作家,他在44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在三年之后47岁时就去世了,很是可惜。我们已知加缪最早的有影响的小说就是《局外人》,他在大概还不到30岁的时候就写出《局外人》,《局外人》使加缪一举成名,并一举成为世界级的大作家。《局外人》篇幅并不长,中文译本差不多只有九十页、六万字左右,薄薄的一本小书。但就是这样一本小书,是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主要的作品。经常在世界文学历史上会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作家海明威,他得诺贝尔奖是因为《老人与海》,《老人与海》中文译本可能比《局外人》更短,它的故事形态也可能比《局外人》更为简单。
我经常会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人们说觉得挺喜欢某一篇小说,但是又总有些困惑这小说到底在说什么意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可能是那种即使有话要说,有时却说不清楚的人。
我一直提倡读书要有慧根。《局外人》中有很多细节非常有力量,但是很多人在阅读时一晃而过,不加留意。墨尔索过去是不假思索的人。已经习惯了不假思索这种生活方式,但是当他被关到监狱里,他突然发现回忆本身是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即使你在监狱外只活过一天,这一天就足够你在监狱里回忆一辈子了。墨尔索本来是行动型的人,他在监狱里关了几个月,为了打发时间,为了消遣,他只好开始回忆。他本来以为可供回忆的事情并不很多,但是,点点滴滴的往事,过去一点不在他记忆里留下痕迹的东西,慢慢都回来了。
这时对他来说距离最近,最为眼前的事情就是情人玛丽,入狱之前这本来是他生活的绝对重心。在刚开始回忆的时候,他的思维总是围绕着玛丽;但是一段时间之后,玛丽的影子已经非常淡了,以致逐渐消失。接着代替玛丽成为墨尔索新一轮回忆主体部分的居然是他的母亲,甚至他还开始回忆没见过面的父亲的事情。本来是特别微弱的一点印象,他妈妈有一次跟他谈起他爸爸去看死刑犯枪决过程。这不过是一桩两分钟的小事情。墨尔索可能有二三十岁,在二三十年的生命长河里仅仅占用两分钟的这样一桩微小的事,却居然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一下子对生命有了那么丰富的理解和体验。他想起了从前听到的他爸的事情,他以前认为他爸是自找没趣,可是现在他却设想如果他这次能侥幸活命,能离开监狱,以后哪里有枪决死刑犯,他一定要去那里看个究竟。
加缪简介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卡利古拉》,中篇小说《局外人》,长篇小说《鼠疫》,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其曾获法国批评奖、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