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这本《非比寻常》哪里不寻常

2017年03月29日 10:15:11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非比寻常》是《中文系》的续集,故事背景是一个年轻人从象牙塔走入社会,在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环境里,人情的浮沉、工作的琐细,让他无所适从。

这本《非比寻常》哪里不寻常

  《非比寻常:中文系2》是作家李师江的最新长篇小说。2016年首先在《当代》杂志发表,引发读者热烈讨论。其时陈忠实为其题写书名,不意成为他的绝笔。

   毕业三年的人生不应期

  2010年,李师江以北师大中文系为背景的小说《中文系》出版,幽默而深情的笔触,使小说风靡一时,在成长小说中很有口碑。《非比寻常》是《中文系》的续集,故事背景是一个年轻人从象牙塔走入社会,在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环境里,人情的浮沉、工作的琐细,让他无所适从。

  创作源于作者大学毕业回到福州一家文化单位工作时真实的心理落差,“这三年中我都比较郁闷,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觉得自己不太适应这种生活”。郁闷促使他写了这部小说,对他而言,这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挣扎。”

  小说对杂志社等文化单位进行了大胆而真实的描述。是走向沉沦还是出走逃离,去追寻自己内心的“非比寻常”,这是作者想要与读者着力探讨的。

  大学毕业三年,是进入社会的试水期,也是人生关键的过渡期。通过这三年的经历,年轻人将会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百态有着更为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小说充分展现了年轻人的这段动荡、犹豫、彷徨或者决绝的青春时光,这对无论是尚在大学墙内的未涉社会者,还是正在奋斗的年轻工作者,阅读都会带来普遍的共鸣。

   《沉沦》之后的私小说

  小说继承了郁达夫私小说体系的“大胆的自我暴露”、“重视人物心境的刻画”、“结构散文化”等特点,深入描写了“我”的情欲、孤独、颓唐与自寻光明,从三个维度呈现出“青年人之惑”、“进城之惑”、“体制之惑”。

  与郁达夫代表作《沉沦》一样,《非比寻常》也是“自叙体”小说,讲述作者的亲身感受。虽然《非比寻常》中的场景置换到了21世纪,但作者对此种心理仍有深刻的描摹。

  小说中,中文系高材生“李师江”从名校毕业,踌躇满志地进入工作单位,无论是工作环境的压抑还是性的苦闷,处处都击打着主人公无处宣泄的青春热情,甚至与他一开始厌恶的女上司发生关系,都是在追求一种极致的小情小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自暴自弃,语言的乖张,性格的懦弱、多疑、阴郁,导致其最后走向自我的蔑视与毁灭。

  如此种种,让这部“私小说”不仅表达出个人生命体验,也表达了年轻人普遍共存的生命体验。

   戏谑、狂野的情爱与相处

  作为小说的叙述重点,承袭第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李师江”与大学女同学左堤的爱情悬念,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大胆发力,充分展现了年轻人与众不同的情爱状态和相处方式。主人公“李师江”在极为纠结的情爱处境中,逐渐“变态”,将灵与肉割裂。在这一点上,作者的书写不同于传统情爱观中的“忠诚”概念,而是着力放大和突出畸形环境下的“灵肉”不一。

  小说中最出彩的人物当属薛婷婷、左堤这两个女性人物。一个代表着不可知的未来,一个代表着消亡的过去。年轻的薛婷婷看似天真,其实内心复杂。“我”没有走进她的内心,既是失策,更是错过。而左堤的跳楼,表达着过去的“我”已彻底消失,并在这非比寻常的涅槃中重生。现实处境中的情爱实践与同情,或许才是对人性幽深的最好探索。(文/顾学文)

这本《非比寻常》哪里不寻常

  《非比寻常:中文系2》

  李师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