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谈武侠片现状
武侠缺审美 江湖在消失
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都诞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第一本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和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是“双胞胎”。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影片类型,不仅有《英雄》开启中国大片时代,更有《卧虎藏龙》让世界肯定。不过,随着武侠大片时代的兴起,武侠片呈现给观众的似乎已不再是那个重情重义的侠者江湖,而是沦为“生钱”的工具。日前,电影论坛之现实·诗意·侠在上海举行,《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与影评人周黎明探讨“武侠世界”。
A[现实]正在消失的江湖
武侠是华人世界特有的流行文化。武侠文化以各式侠客为主角,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精神。武侠电影,则是“侠客精神”的最好体现。通过镜头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深入展示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并且通过电影这种世界语言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最具特色的武侠文化。
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武侠电影就成为最受中国影迷喜爱的电影片种,曾经《火烧红莲寺》拍了十几部,远比《蝙蝠侠》、《变形金刚》、《X战警》等好莱坞大片受欢迎。然而,时至今日,中国武侠电影却很难出现在影迷们的视野里。2014年上半年中国大银幕,观众甚至没有看到一部纯正的武侠电影上映,即便回到2013年,观众能够叫得出片名的武侠片也是几乎没有。
不仅仅是影像,事实上,这个江湖也在消失。徐皓峰表示,武侠不只在大陆,在台湾、香港都是属于正在消失的阶段,“我们现在看西部片,比如西欧的《佐罗》,那种影片在欧洲绝了,击剑片已经没有了,武侠片很可能步其后尘。因为现在再练武术变成是很土的事情,现在年轻人要么玩电子游戏,小女孩练跆拳道,哪有年轻人到公园里面穿着灯笼裤、丑陋的武术服在公园里面练。
“前不久,有一位武林大师得癌症过世了。这些60多岁的武术家过世了之后,真的觉得武林没有了。孔子将一个东西绝了、没有了,很婉转的称为‘大去’。现在的武林已经‘大去’了。”徐皓峰说道。
B[原因]传统武侠的审美被破坏
徐皓峰,不仅自己创作武侠小说、编写武侠剧本,更是自己做导演拍武侠。从处女作《倭寇的踪迹》,到即将上映的《箭士柳白猿》,再到即将开拍的第三部作品《师父》,徐皓峰的武侠片被称作“新派武侠”。
谈起自己的创作,徐皓峰表示,当下的价值观没法传递,“武侠电影是要去体现中国人传统生活的老规矩,要没有这个,武侠电影就不是武侠电影的味道。武侠电影要拍传统生活的价值观,而且要不忌讳在片子里面谈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美德。然而,近100年来我们谈的都是民族的劣根性,现在‘美德’这个东西不谈了,都是以相互埋怨来证明‘年轻人很有脑子’。”
2000年,李安用一部《卧虎藏龙》让挑剔的奥斯卡评委为中国武侠电影点赞。但是,影片在内地上映时,却意外的收获一片恶评。不同于传统武侠,带着儒家人文气息的影片让内地观众一时难以接受。而随后,张艺谋的武侠大片《英雄》上映后,更是让观众一头雾水,不知导演想要“传递给观众怎样的信息”。
对此,徐皓峰则对“武侠和诗意”做了一番解释,“诗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信仰,是一种审美。现在论辩这个话题,是因为生活中缺乏这种审美。‘华夏’的‘华’以前和‘花’是通假字,所以中国人的本质是个很爱美的民族。只是后来大杂院住过几代人下来,将生活情趣和审美完全破坏掉。”
C[弊端]特技再发达比不过真人对打
武侠片的前景令人担忧,不仅仅是站在台子上的作家、编剧和导演内心焦虑,坐在银幕前的武侠迷们更是感同身受。论坛上,一位武侠迷激动地表示,现在的武侠电影基本上都是阴谋诡计,“以往的飞檐走壁、快意江湖的浪漫劲不知道去哪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特效技术已经代替了原始的刀光剑影,拳拳到肉的影像目前只有几个人在拼。
“现代人的价值观全都变了,一些过去的真人真事反而会被看做传奇。越把武侠小说和武侠片拍得写实,现代的年轻观众反而越会觉得新奇。过去,最大的浪漫是这个人做事要无私,但已经没有了这个传统。”徐皓峰说道。不过,他也表示,与超级英雄等特效大片相比,武侠片中有些东西依旧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特技的发展,武打已经没有极限了,只要能想得出来就能武出来。杂技、戏曲、舞蹈现在电脑可以呈现,但是两人比拼对打电脑是无法做出来的,这一定是要人真打。武术与戏曲武行的区别是,戏曲是对打,但武术是交手,不是比划而是动真格,不能退让。《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你听到棍子响的那一下就结束了’,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个就只能人做出来。”朱德蒙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