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英生活照
中国晋剧艺术网沉痛悼念晋剧程派青衣艺术创始人、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
中国晋剧艺术网闻讯晋剧程派青衣艺术创始人、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逝世,第一时间向专业人士进行核实,担当传播责任、抢占传播速度,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纷纷表达悼念。
中国晋剧艺术网总编辑陈丽萍编写的程玉英去世新闻稿被《山西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全文转刊。
中国晋剧艺术网在PC网站平台上,使用全网黑体白字页头进行悼念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逝世。 据家人透露,5月23日上午8∶30,程玉英遗体告别仪式将在榆次市殡仪馆举行。
侧记
弟子说:程老师走得太突然
程玉英的突然离世,让她的弟子李永宁悲痛万分。“师父身体很好,原本还计划明天(5月21日)去山西台《走进大戏台》录制节目呢。”一个月前,他还陪师父参加了《百家戏苑》的访谈,师父为此还高兴了好多天,觉得96岁高龄还能为晋剧做点事,还能为广大观众唱戏,是她这辈子特满足的事情。李永宁说:“上周五(5月15日),有临汾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受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委托,去家里采访师父,整理非遗资料,师父和他们聊了4个多小时;下午,有戏迷去家里看她,他们还继续探讨了半天唱腔。师父平时生活比较规律,但当天太累了,她就随便吃了块饼干,咽得太着急,估计划破了食道,当天晚上就开始唾血,随后被送到了晋中市人民医院。”
住院期间,程玉英接受了身体的全面检查,身体的各个器脏都很健康,心脏也很好。“当时医生考虑唾血是不是跟食道有关系,可是因为师父年龄太大,他们也不敢做胃镜检查,就让在医院静养。”18日晚,当李永宁再见到师父时,感觉师父红光满面,满脸的皱纹都减轻了不少,程玉英说了,“哎,就住了两天医院,我都瘦了,咱啥时候回家呀?”随后,程玉英让徒弟打开央视戏曲频道,正好演豫剧《苏武牧羊》,看到兴奋处她有感而发,开始给李永宁讲苏武的故事……当晚,程玉英让李永宁回家休息,明早给她送汤面。离开时,李永宁为她打开灯,掖好被角,没想到这一离开就是永别。
接受采访时,李永宁一度哽咽。他不是圈内人,纯粹因为爱戏,才被程玉英收为徒弟的,“师父没架子,人家是艺术大师,能收我为徒,耐心教我唱戏,这就让我感激一辈子,我始终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她这一走,让我连伺候她的机会都没了。她说好了想吃汤面的……”
儿子说:传承晋剧,是母亲未了的心愿
程玉英的儿子程平,是一位用镜头记录乡间民俗的摄影师,作为同样甘为艺术献身,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民间文化的艺术工作者,他与母亲是心灵相通的,他知道母亲这辈子唱戏吃了不少苦,也知道母亲倾尽一生愿意为晋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提到程玉英这一生未了的心愿时,程平停顿片刻,很痛惜地说:“她始终觉得没把晋剧完全传承下去。”
程玉英曾跟儿子说过,在上世纪20-30年代,晋剧是跟京剧并驾齐驱的曲种,那种繁荣,是后人无法想象和描述的,但现在的晋剧,99%的东西都没了,“每次提到这些,母亲的情绪都很低落,她经常暗自落泪。我们也能理解,她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为晋剧做事,即便人到晚年时,还经常教人唱腔,复排传统剧目,就是不想让这门艺术失传。”之前有人让程平用一句话来总结母亲的一生,他说了,“母亲把一生献给了晋剧事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如今,程玉英仙逝,她最为担忧和未完的心愿,那就是没能更好地把晋剧传承下去。
李永宁还说道,“原本21号去录制《走进大戏台》,计划在7月1日播出,师父非常期待这次录制,觉得这是为党的生日做出的一份献礼作品。她总是说,要是没有党,她还是旧社会中受人欺凌的戏子,所以她始终愿意在舞台上,通过唱戏来教育人,算是她为社会和谐做出的一份贡献。”(山西晚报 孙轶琼)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