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卧佛身上的出水点。
宝顶卧佛
名为释迦牟尼涅槃图的宝顶卧佛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因为全长31米的这尊佛像是横卧着的,人们习惯性称它为卧佛。
这尊造像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在释迦面前从地里涌出18弟子,形态各异,但皆作悲恸状。
佛像的正中有一香案,摆着香花水果等各种供品,香烟缭绕上达云端,云端上有女像9人。
宝顶卧佛是罕见的半身像,下半身隐入石岩中,民间对卧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
本报讯 (记者 李晟)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历时八年多修复完毕后,昨天,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说,位于千手观音造像旁的大足石刻最大一尊造像——全长31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图,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卧佛,将于明年初启动整体修复,预计整个修复工作将耗时5年完成。
怎么修复 修卧佛需先治水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在卧佛进行整体修复之前,必须先完成前期的水害治理工作。
卧佛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之中,在水、大气污染产生的酸性水溶液作用下,极易破坏造像的完整性。黎方银说,从卧佛目前暴露的病害来看,水害问题最为严重,它不仅侵蚀破坏石刻、滋生微生物,更是加剧风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黎方银说,大足石刻的治水可说是技术与智慧的挑战。古代的营建者们,在设计上将明渠、暗沟与石雕艺术结合起来,巧妙地处理了石刻与水的关系。在大足石刻的一个个石窟造像上,这样藏于身后、埋于手脚之中的暗渠比比皆是。
如何治水 先会诊再开方子
那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文物保护工作者又将如何有效遏制水害给文物带来的“伤害”呢?
黎方银说,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将通过改造和修建排、截水沟,清理并铺设防渗毯,来解决地标径流和覆盖层孔隙水对卧佛的影响。并通过裂隙灌浆、帷幕灌浆、挡水墙、竖井,并增设水平导水孔等手段解决卧佛裂隙渗水问题。
据黎方银介绍,目前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已启动,整个卧佛水害治理工程将在今年底明年初完工,随后,来自全国的文物保护专家将会再次齐聚大足,对这尊造像进行前期勘查,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卧佛开出“治疗方案”。
有何难点 彩绘技艺是关键
千手观音贴金是难点之一,它身旁卧佛的修复难点之一则是在这尊巨大造像之上的彩绘。
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说,从明年初开始,文物保护专家们将用两年时间,对卧佛身上的病害进行检查,特别是它彩绘层的修复,是治疗病害的关键一环。
“我们现在看到卧佛身上的彩绘已经显得灰蒙蒙的,色彩饱和度非常低。”陈卉丽说,在800多年的时间里,造像因为受到风化等多种“病害”侵蚀,残损和褪色是必然的。
补色何难 颜料由矿石提取
如何对卧佛的彩绘进行补色将成为卧佛修复工作中的新课题。文物保护专家们将对卧佛残留颜料进行分析,确定其所使用颜料是从哪种矿石中提取,而且还得确保这种矿物颜料的色彩可保持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陈卉丽说,所有用于卧佛彩绘修复的矿物颜料,都将在实验室内进行前期试验之后才会用于造像的修复工程中。此外,历史上卧佛修复中使用的水泥等不恰当的材料将被剔除。
陈卉丽说,卧佛修复工程将耗时5年,2021年游客们就可看到修复完成的释迦牟尼涅槃图了。卧佛修复完成后将一如既往地庄严肃穆。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