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隋炀帝皇后萧后冠历经2年半修复惊艳亮相。
央广网西安9月5日消息:1300多年前皇后的凤冠是什么样子?文物保护人员如何巧手让“一坨泥土”一样的凤冠重现其华贵的神采?“隋炀帝萧后冠饰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结项情况通报会5日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举行。文物保护人员明确了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材料属性,为研究隋唐时期礼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隋炀帝墓与萧后墓在扬州西湖被发现,引起全国轰动,萧后墓出土了一件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皇冠,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结构最完整的皇后冠饰。扬州市考古所所长束家平说,萧后冠出土时情况很糟糕,看起来像“一坨泥土”:“当时我们用木签很轻地敲,但一碰到这个铜饰件呢,它就会断裂,保存极差。”
2014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经协商同意合作开展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研究。两年多来,文物保护人员使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光探伤、CT、3D扫描等技术,终于搞清楚了萧后冠是使用金、玻璃、珍珠等10种材料,经过掐丝、鎏金等11类工艺制作而成的。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教授杨军昌说,萧后冠的框架由两博鬓、呈十字交叉的两道梁和呈环带的三道箍组成,上面分布有13棵花树,结构复杂、工艺精美:“你看,那是一树花,一树一树的花,这有13棵花树,每个花树大概有12个花组成,每个花由花蕊、花瓣、花梗构成,花蕊材料主要是玻璃和汉白玉,里面有丝的成分,所以是五颜六色,带着它走动时,花梗会抖动,会颤,很富丽堂皇的,很高贵的感觉。”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