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资讯

北京多座古桥文物成“无名氏” 旁边装化粪池

2016年09月13日 07:17:12  来源:法制晚报
字号:    
  原标题:北京多座古桥文物成“无名氏” 旁边装化粪池

斜河涧罗锅桥未被认定为文物,但也是清代古桥,桥面被种上玉米。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 近日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在门头沟区走访了多座古桥,发现仅两座有文保牌,其余古桥文物都成了“无名氏”,另有一座古桥桥面上还被种上了玉米。

  探访 古桥上种玉米 旁边装化粪池

  京西古道过沟涧之处,多建有石砌拱桥,集中于西山大路北道及中道。曾著有《北京古桥》一书的梁欣立,对于北京的大小古桥如数家珍。近日,他对门头沟区的七座古桥进行回访发现,文物部门对部分古桥进行了修缮,保护措施让人满意,但其中的五座没有挂设文保牌。

  梁欣立考察的古桥分别有金锁桥、福龙桥、熬鱼桥、庄户村东桥、千军台桥、玉成桥,这六座古桥连接同一条古道,均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六座古桥当中,仅金锁桥、福龙桥挂设了文保牌。

  此外还有一座斜河涧罗锅桥,虽未被认定为文物,但也是建于清代的古桥,桥面上被种上了玉米,记者探访时,古桥旁边正在安装化粪设备。

  回应 怕影响文物本体 正研究制作文保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梁欣立告诉《法制晚报》记者,京西多山、古道跨河跨涧,多有古桥将其连接,没有古桥,古道就无法串联。这些古桥多出自明代或清代,是劳动人民在艰苦生活条件下的建筑结晶,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此外,一些古桥的名称叫法多样,也需要文保牌进行统一规范,以便识别与保护。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门头沟区文委文物科,一名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古桥文物之所以没有挂牌,是因为有学者指出安装文保牌,会影响到文物本体,他们正在研究并向市里报批,打算设计制作一些不影响文物本体的文保牌,但落实的时间未能明确。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