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资讯

三峡库区文物盗窃频发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2017年01月16日 13:56: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重庆1月15日电 (记者 刘相琳)经过“前三峡”时期搬迁、原地保护、留取资料等保护方式,三峡库区内大量文物得到保护。然而随着江水多年冲刷,库区消落带内时有文物被发现,这些文物被盗新闻屡见报章。如何让其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三峡库区保护和管理一道绕不开的难题。

  重庆市文物局的数据显示,在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中,由于人力、资金不足等问题,消落带范围内的重点文物发掘面积不到总体文物埋藏面积的7%。随着当地考古研究的深入,大量墓葬群和遗址被发现,盗墓犯罪屡见报章。频繁的盗墓活动已成为重庆文物保护面临的困难之一。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指防汛期内由145米至175米的水位涨落而形成的30米水位回落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万州区文化执法支队督查室主任李晓明说,三峡水库防汛期间,消落带内的古遗址、古墓葬文物点露出水面,给一些盗墓分子可乘之机,库区不少墓群发现了被盗痕迹。库区消落带内文物安全现状堪忧,亟需建立库区消落带文物保护长效机制。

  这一现象亦得到重庆警方的印证。重庆警方近两年已打掉多个盗墓团伙,仅在2016年年底,重庆忠县警方捣毁的一个专门盗窃三峡古墓团伙就作案130余起。该团伙在重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等库区区县古墓葬群大肆盗掘作案,包括汉代青铜镜等一批文物被其贩卖。

  谈及这一问题,重庆市政协委员、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邹后曦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三峡文物在长江145米水位线以下的保护基本完成,目前出现保护不力或者被盗掘的文物大多处在消落带内。

  “消落带内文物挖掘和保护需要长时间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邹后曦说,由于库区雨热同季,每年给文物保护工作者进行消落带内文物挖掘的时间最少时只有两个月。一些遗址或墓葬刚挖掘出来,长江水位就到了上升时期,队员们不得不撤离现场。

  除此之外,由于消落带文物挖掘保护的专业性要求,需从全国范围内调配技术人员,人员不足也导致挖掘保护工作进展缓慢。消落带附近现在几乎都是无人区,自然条件艰苦,劳动力不足,致使不少消落带内文物挖掘保护工作无法展开。

  近几年三峡库区消落带已露出不少文物,地方文物部门也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性保护。“这些只是应急性的保护,最有效的保护是主动进行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建立巡查和应急机制,”李晓明说,进入“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仍然不能松懈。

  在邹后曦看来,除了消落带内文物保护外,“后三峡”时期大遗址保护工作也须快速推进;出土文物修复和研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博物馆建设和地面文物维修及开放展示,以及对整个三峡文物的研究、出版和宣传仍是一项长期久远的工作。他希望文物保护工作者能早日将长江文明最华彩乐章的内涵向海内外展示。(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