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资讯

曲水流觞“三月三” 最早的情人节

2017年03月29日 10:56:36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中描绘人们三月在水边饮酒赋诗的场景。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三月三,现在人们似乎对这天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在历史上,三月三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古人们要到水边洗澡、冠沐,希望洗掉往年不好的晦气,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兆头。汉代以后,人们在水边不再仅仅举行沐浴祓除的仪式,还把它当成宴饮游玩的好机会。于是,就出现了水滨结伴宴饮,并引水环曲成渠的新习俗——曲水流觞。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

  三月三是最早的情人节

  上巳节最早的来历,传说是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之后,回到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在三月三这一天登具茨山(位于新郑)祭祀天地山川,后人为纪念黄帝的功德,在每年三月三这天都要举行登具茨山朝拜轩辕黄帝。《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这是上巳节最早期的记载。后来,到春秋时期上巳节就很流行了。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可见汉代沿袭了前代的习俗,把上巳节作为主要节日来纪念。魏晋以后,上巳节定在三月三日,后代继续沿袭,成为人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重要节日。

  由于三月初三正是一年之始,人们又赋予了它很多新的内涵,尤其是被年轻的男女演绎成了最早的情人节。三月三那天,众人手持兰草在水边举行祭礼活动,参加和观看祓禊,于是成为古代未婚男女约会的好机会。《周礼·媒氏》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也就是说,这一天,父母和官府都不会阻拦未婚男女相会,互结情好。因此,青年男女都喜欢在这天春游踏青,谈情说爱。而在《诗经·郑风·溱洧》一诗中,就明确记载了那时三月三上巳节青年男女约会定情的情景,甚至衍生出了定情之物——芍药(“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汉代以后,上巳节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在水边不再仅仅举行沐浴祓除的修禊仪式,还把它当成宴饮游玩的好机会,于是,出现了曲水流觞项目。据《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魏晋后,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当时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到水滨结伴宴饮,并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漂浮于水面,从上游放出,使之借助水流之力传杯送盏,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会籍(今浙江绍兴)兰亭集会。这次修禊活动,王羲之和东晋名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余人聚会兰亭,行令畅饮,各呈才藻,得诗三十七首,结为《兰亭集》,王羲之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的游戏因此广泛流传,此后产生了一大批宴会诗和诗序骈文。南北朝时梁简文帝、颜延年、沈约等人均有铺陈华丽、开阖动宕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使曲水流觞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唐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率一群诗人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也许意犹未尽,王勃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另外,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三月三日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在洛阳也曾举办过一次聚会,参加这次聚会的文人雅士共有十五人,他们赏景赋诗,曲水流觞,刘禹锡认为比兰亭集会更胜一筹,“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