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与50余国签订互译经典作品协定 海外出版尚待规模化体系化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21日在北京开班。记者从开班仪式上获悉,中国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签订了相互翻译对方经典作品的协定。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表示,文学出版互译合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石。在过去两年里,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单位,通过共同努力,帮助世界5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译者、专家、策划人,通过研修班深度了解中国文化。结识了诸多同行,参与了一系列中外互译项目,成果丰硕。今次研修班的举办也力求让每位专家和代表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专业合作伙伴,乃至文化作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副司长赵海云介绍,中国现在每年输出和引进的图书版权大概有2.5万种,同时中国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签订了相互翻译对方经典作品的协定。当前,中国政府对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出版工程,均有对文学图书的翻译和支持。国外出版机构也可以直接申报。
他同时指出,中国文学海外出版的规模化、体系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形。由于国内外同业在语言、文化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外国资深编辑很难把握和判断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市场潜力。加之中国能够对外精准推介国外文学作品的人才尚显稀缺,文学作品样章翻译也较少,即便中国有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诞生,但是除了一些知名作家,或者靠一些专业人士慧眼识珠能够辨出部分优秀作品外,很多作品仍然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这就需要培养一批立足于本专业,同时又对海外读者阅读情况跟习惯了解的翻译出版等专业人士。赵海云以《三体》为例,“正是由于翻译提高了海外市场的适配性,才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据悉,来自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的50余名作家、翻译家、出版人齐聚北京参加为期8天的研修活动,与中国文学、出版、翻译界人才和机构进行面对面交流并选译作品。(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