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音乐剧的大年,不光有很多原版音乐剧来中国巡演,也有很多中文版音乐剧在市场上活跃。中文版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和百老汇中文版音乐剧《变身怪医》都要陆续来穗,这两部中文版音乐剧,在京沪上演,口碑都不错。事实上,近年来不少中文版音乐剧,都没有让观众失望。音乐剧,没必要只追原版,中文版也值得拥有。
《想变成人的猫》中文版,顶尖从业者全新设计制作
自1979年至今累计公演近2000场,成立于1953年的日本四季剧团翘楚之作《想变成人的猫》无疑是音乐剧的爆款。9月23日~24日,该剧中文版将登陆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连演4场。该剧曾于6、7月在北京、上海首演,好评如潮。
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改编自美国儿童文学家劳埃德·亚历山大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只憧憬人类生活的猫咪莱奥尼在主人的魔法下如愿变成人,并与所在小镇的镇民相处、相知,尝到了人间之爱的故事。
早在1996年,《想变成人的猫》曾被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音乐剧班的师生搬上舞台,连演40余场。当时,作为中戏95级音乐剧班的一员,孙红雷出演了坏警长史瓦格一角。他坦言:“当年排演这部音乐剧,让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20年后,本剧排练期间,孙红雷还到排演场探班。
2017中文版《想变成人的猫》会聚了国内外顶尖从业者进行全新的设计制作,由曾在中戏版《想变成人的猫》中出演男主角莱奥尼的赵永斌担纲新版导演。中戏音乐剧班创始人、“中国音乐剧之母”钮心慈教授评价:“这个戏表现的友情、亲情、人性美,以流畅的音乐、热情的舞蹈、平和亲切的语言沁人肺腑。”
《变身怪医》中文版上海首演口碑爆棚,来广州连演24场
近日,百老汇中文版音乐剧《变身怪医》正式登陆上海大剧院,受到了业内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将于10月11日至31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24场。
音乐剧《变身怪医》是一部以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罗伊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为蓝本改编的音乐剧。主人公分裂出了双重人格,白天是善良正直的医生杰克,晚上是恶魔化身的海德,它所展示的人的两面性,让这部剧穿越百年,依然能够与现代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次中文版音乐剧《变身怪医》采用了双卡司模式,两位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男演员刘令飞和郑云龙就将以对擂之势亮出他们各自的王牌。而另一位备受期待的华裔音乐剧演员徐丽东,拥有丰富的百老汇音乐剧演出经验,常年驰骋欧洲音乐剧舞台,本次也是她在国内演出的首部中文版音乐剧,在中文版音乐剧《变身怪医》中,她一人独挑露西一角。
中文版性价比高
近年,中国的音乐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一方面,外国原版音乐剧积极引进;另一方面,经典音乐剧的“汉化”也如火如荼;同时,本土原创音乐剧也层出不穷。
不少观众都热衷于追捧原版音乐剧。但是,原版音乐剧毕竟可遇难求。除非原版音乐剧来中国巡演,专程飞去百老汇和西区看音乐剧费时费钱,并不是一般大众能负担得起。
因此,中文版音乐剧给不少喜欢音乐剧的观众提供了很好的选择。早在1994年,日本四季剧团的浅利庆太选定中央戏剧学院作为合作伙伴时就曾预言,“将来15年以后,亚洲的音乐剧一定是在中国”。事实上,因为《妈妈咪呀》、《猫》的中文版的大获成功,2011年曾一度被称为“中国音乐剧产业元年”。
目前,从制作方面来看,大多数中文版音乐剧的制作水平并不低,口碑和市场都还不错。比如,6月底至7月初,中文版音乐剧《音乐之声》在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上演,12场下来,平均上座率达到八九成,而同期,好莱坞原版音乐剧《魔法坏女巫》在广州大剧院热演,在原版音乐剧的“巨无霸”面前,小清新的中文版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表现让人惊喜。而8月初上演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谋杀歌谣》的中文版,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强烈推荐“开口苏的音乐,从头到尾燃爆!音乐和表演确实好棒,同时中文版的痕迹一点没有,音乐剧的爱好者不要错过呀!”
另一方面,中文版音乐剧少了语言的制约,让观众能更好地关注到剧目本身。去年原版音乐剧《窈窕淑女》在广州大剧院上演时,就有观众对本报记者表示:“我的英语算是不错的了,不过因为这个剧的台词频密,我仍然要不停看字幕,整体而言观演体验受损不少。”而观看中文版音乐剧,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更何况,现在的一些音乐剧的中文版在翻译的时候也很重视“信达雅”,符合汉语习惯,好听有又好记。
没有了语言的制约,中文版音乐剧确实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小孩子,从而能培养出更多的音乐剧爱好者。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文版音乐剧的性价比很高,在不停巡演的过程中,演出质量不断提高,票房不断推高,演出成本也会摊薄。
只要作品好,谁介意是不是原版
《变身怪医》中文版目前正在上海热演,据说在上海站首演当天便收获了良好口碑,上海站前两周演出票更是几近售罄。不少观众在网上留言,“原汁原味的百老汇经典”,“从服装到舞美都极尽复古奢华之美”,“震撼、有气势、国际范,值得一看”。
我还没有看过《变身怪医》,但是对网友对一部中文版音乐剧的如此好感也丝毫不惊讶。因为,我也曾被制作精良的中文版音乐剧“惊艳”过。
6月底,我曾带着小孩去看了《音乐之声》的中文版,本来是一个烂熟于心的故事,但却演出了新意,而且童年的关于那部电影的渐渐模糊的回忆,也被唤回来了,发现了不少其中以前不被注意的小细节。而小孩子,观演后在周末一直在哼唱的,就是剧中那首《我的最爱》:“玫瑰上的雨滴和小猫的胡须,光亮的铜壶和温暖的羊毛手套……”作为一个融合了舞蹈、音乐、表演齐全的艺术品类,音乐剧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同期在广州热演的另一部音乐剧是来自百老汇的原版音乐剧《魔法坏女巫》。在美轮美奂的原版大制作《魔法坏女巫》面前,中文版《音乐之声》并没有被“碾压”,票房证明,不同的音乐剧有不同的受众。
今年,是音乐剧的“大年”,已经有多部音乐剧登陆广州舞台,接下来,还有多部音乐剧将亮相。除了中文版音乐剧《想变成猫的人》、《变身怪医》,还有百老汇原版音乐剧《泽西男孩》,以及本土原创音乐剧——广州大剧院和香港演戏家族联合出品的《朝暮有情人》……
无论是原版,还是中文版,抑或是本土原创版,音乐剧,这个在西方已有百年历史、在中国兴起才十多年的“舶来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
而只要作品够好,不管是原版,还是中文版,都不愁没有观众。观众要看的,是好的作品,至于是不是原版,Who care?
虽然音乐剧市场还在培育阶段,还远没有到达“收获期”,可喜的是,它在坚定坚实地,越走越好。(张素芹)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