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资讯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复原七夕古礼:古代这天原是“读书节”

2017年08月29日 09:06: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南京8月28日电(记者 申冉)又到一年一度的农历“七月初七”,时至今日,七夕已俨然成为年轻人的“中式情人节”。今年七夕到来之际,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复原了古礼,为七夕“验明正身”:其实在古代,农历七月初七是书生祈求高中状元、女性祈求手巧的“读书节”。

  当天,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来自南京和一书院的年轻男女,在这里举行了严格按照古籍记载的“七夕古礼”。

  首先是“魁星点斗”,脸上带着“鬼脸”的魁星,左手执斗、右手执朱砂笔,站在台前。身着书生古装的年轻学子先在金盆中盥洗双手,随后恭敬参拜魁星,魁星则手执朱砂笔,依次在书生额头点上红色的“斗”,预示着年轻学子在考试中可以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七夕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亦称‘乞巧节’或‘女儿节’。东汉以来,传说牛郎与织女二星于此夕在天河相会,民间便有‘乞愿’、晒衣等活动。至南朝,七夕有穿针乞巧之俗,从此便成为女性的一个节日。唐宋以下,除乞巧外,更有拜祀牛女双星、卖巧果、丢巧针、染红指甲、种五生等活动。”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南京和一书院的院长文心告诉记者,其实,在古代七夕并非“情人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这一天是魁星的生日,是古代书生祈求读书好的节日。

  文心解释,“魁星就是中国最有文化的‘神仙’:文曲星。古代,读书人在七月七这天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能够在考场上一举夺魁。而古代的女子在这天就要拜织女,乞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越来越美好。孩子们也会拜一拜魁星,祈求聪明伶俐、学业有成。”

  不过,历经千年演变,七夕的传说在当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爱情”这个主题被无限放大,使得七夕成为公众普遍认可的“中国情人节”。

  “我们翻遍古代典籍,复原的古代七夕礼仪,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对中华传统的节日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过节而过节。”文心介绍,作为立志于恢复古代典籍出版的书院,和一书院也在陆续组织一些中国古代礼仪的恢复工作。

  据其介绍,此次活动选在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是因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个著名的古代爱情典故恰恰是发生在公园所在的长干里地区。自2015年12月16日开园以来,该公园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打造了中秋拜月礼、开笔礼、端午祭等多场民俗文化活动,向公众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