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9月1日电 (张怡 丁弘)粉红小卦红鞋,蓝映长褂白围裙的兄妹两人正在台上边唱边跳,一个抹泥,一个铲泥。9月1日,国家非遗朔州秧歌《泥窑》呈现在山西朔州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上。
舞台上的23岁男演员丁新贺也是国家非遗朔州秧歌《泥窑》的传承人,丁新贺介绍,自己跟着师父学了8年,有时还去翻阅资料了解故事情节,更快地将情感融入在秧歌戏中。
据介绍,朔州秧歌《泥窑》再现了西汉末年,刘秀在战乱途中被王莽追兵追杀,逃至朔州一带时被尹生道、尹林花兄妹二人所救,将刘秀藏入砖窑中用一双鞋子抹窑门的场景。朔州秧歌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解放初期,是山西朔州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于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窑》曾在2004年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获得银奖。
“每天练的很辛苦,每个动作都要重复练习。”丁新贺说,“现在年轻人学戏曲逐渐减少,希望能保护它们继承下去,我也有责任继承。”
“听到熟悉的声音,有种亲切的感觉”,太原市民刘先生因工作原因曾在山西朔州地区生活过,那里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他说,“看着表演,仿佛又置身于土窑、土炕中”。“每天都会不停地练习技巧,一直翻跟头,累了歇一会再翻。”丁新贺说,“从小我就喜欢秧歌,大秧歌如今面临消亡,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它,我很自豪。”(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