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10日-1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以及中国等国家38所最高音乐学府的校长们,就音乐学派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音乐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在京展开探讨。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在10日的开幕式上表示,现今北京正在打造“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将用新举措来推动音乐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支持中国音乐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举办好“全球音院校校长交流季”“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等活动,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发起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称,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美誉的中国音乐学院树立和建设“中国乐派”,以一流学科为引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向全世界音乐院校发出“交流、共赢同发展”“使命、担当促和平”“合作、愿景话未来”的号召,在教育的使命中,与全球音乐院校校长开启合作共赢新篇章。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音乐学派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交流会上,王黎光表示,建设“中国乐派”不只是作品的积累,更是中国音乐与整个音乐世界的互通互融,而“中国乐派”的建设发展过程也不断产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令世界音乐文化产生更为丰富的面貌,“广泛交流有助于相互了解,互相学习有利于达成共识,音乐学派在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中必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卡尔洛·希尔德表示,高等音乐院校肩负着保护和发展宝贵音乐遗产的重要责任,而这绝非易事。要从两个角度对传统进行审视,其一是传统各个组成部分并非同等重要,其二传统应该如何发展才能让学生们做好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的准备。因此,在高校音乐学院间建立合作的方式,从而保留音乐遗产重要价值。
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马丁表示,该学院创办了中美音乐学院,启动资金高达100万美元,因为“我们认识到中国博大的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当今艺术形式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称,只有通过互惠互利,才能履行对新一代全球公民的教育责任。
“四万年前,人类就知道如何使用乐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马丁·拉梅尔表示,音乐可能是人类有别于所有其他生物唯一的自然表现形式,音乐学校除了提供全面综合的课程,还必须在教育里增强在人文方面的教育,“在全球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下,使音乐教育的遗产、可持续性和创新之间的平衡,成为我们毕业生未来的关键。”
为期三天交流季活动还将开展学术论坛、公开课、音乐会等丰富活动,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们将围绕多个议题展开讨论,并将在中国音乐学院发起倡导下形成“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