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作画
从4月初开始,一场精致的微雕展览在厦门市博物馆举行,台湾艺术家陈逢显带来的20多件微雕作品引发好评如潮。前天是展览的最后一天,陈逢显赶到厦门,除了参加闭幕式之外,也寻求与厦门艺术界的进一步合作。他在接受导报记者专访时说,两岸文化渊源相连,交流越多,两岸艺术家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他雕出世上最小的猴子熊猫
很多雕刻家携作品参加展览,通常都是大包小包,有时还要请专业的托运公司托运。相比,陈逢显就轻松多了。这次他在厦门展出的20件作品,自己用一个提包就可以搞定。
在导报记者面前,陈逢显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盒子,这里装的可都是他的心血。他首先拿出一根细细的铅笔芯,导报记者借助放大镜仔细地看,发现是一串字母。“嘿嘿,这是我名字的拼音”,陈逢显接着掏出一根火柴棒,在如此细微的空间上,刻着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就连牙签也成为陈逢显的雕刻对象,他昨天向导报记者展示的牙签,上面刻着千古名诗《枫桥夜泊》。在这位微雕大师眼中,很多细小的东西都可以拿来雕刻,除了铅笔芯、火柴棒、牙签之外,沙粒、米粒、黄金颗粒、树脂颗粒在他的雕琢下,都能成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他甚至曾在蚂蚁头上写下“合作成功”四个字。
“你看,我雕的黄金茶壶,这次被厦门市博物馆收藏了。”陈逢显取出收藏证书,显得很自豪。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黄金茶壶,尺寸是3毫米×2毫米。用肉眼看,那就是一个不起眼的颗粒,但在放大镜之下,呈现的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让人啧啧称奇。
陈逢显的雕刻“追求一毫米”,他被台媒誉为“台湾微雕第一人”,曾创作出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熊猫、羊、紫砂壶等,均以毫米计。
藏羚羊微雕
从货币雕版师到微雕大师
陈逢显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小时候打下的美术功底是分不开的。他上小学、初中时就喜欢临摹、书法,高中时代他学的是美工科。1981年,他考入台湾“中央印制厂”,从事货币雕板的防伪工作。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他逐渐对微雕产生兴趣。而陈逢显对台北故宫馆藏的微雕国宝印象深刻,他也想通过自己的手艺,将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将一个细小的东西雕成艺术品?陈逢显表示,他平时工作是以锐利的美工刀、细尖的钢针为工具,将东西置于放大镜下雕刻。由于作品极小,手部操作要很稳,而且要注意吸气闭气。他说,“要把万物容于方寸之间,不失其形不失其态,又要做到栩栩如生,不是件简单的事。”
陈逢显表示,做微雕最大的困难是,在微小的东西上雕刻,一刀下去往往就代表一个轮廓一个比例,要拿捏得非常好,否则就前功尽弃。
陈逢显坦言,与其它雕刻相比,微雕作品往往不能拿来把玩,因此没有“钱景”,在各项艺术类别中属于冷门。他从事微雕艺术,主要出于兴趣,需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和热情才能坚持。
微雕耗时,陈逢显指着铅笔芯、牙签等作品说,做成一件大概需要十天。当然这算是简单的,陈逢显去年雕刻1毫米的猴子,共花费半年的时间,其间失败了10多次。他也曾尝试雕刻大熊猫,前两年都失败了,直到第三年才成功。
前几年从“中央印制厂”退休后,陈逢显潜心进行微雕创作,在毫厘之间,继续书写他的雕刻人生。在他看来,把微雕艺术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薪传下去,是自己要做的事,“两岸同源同种,文化渊源相连,交流越多,两岸艺术家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记者 薛洋)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