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点亮台湾乡创之“灯”

2016年05月25日 08:55:00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乡创集市上的创意产品。

  由上至下 宣导投入

  “台湾农村遇到的问题跟大陆相差无几,比如产销制度不完善,农村人口外移、老化,土地污染与农法失传等等。乡村如何复兴?”日前,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届SMART乡创“创意点亮美丽乡村峰会”上,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开门见山,“创意要点亮乡村,不只是创客进驻,或者老房子做民宿,最重要的是要办有意义、心灵体验性的活动,把人带进去。”

  那么,怎么引入人流?李永萍告诉记者,台湾的办法首先就是由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当地特产、农作物来办生活节。比如屏东县的稻米全台闻名,所以就办了每年一次的彩稻生活节。他们找来五颜六色的农作物,像彩绘一样种出美丽的图案。这就是台湾给农村引入人流的第一步,不是先修房子,而是先办活动。这个活动的第一笔钱都是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出的。

  当然,仅仅是一时的热闹远远不够,乡村发展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台湾称为社区营造。台湾《乡愁经济》媒体社社长林德福举了一个例子。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桃米里是台湾“9·21大地震”的重灾区,灾后重建引起各方关注。台湾“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协助桃米里进行生态调查及规划。结果发现,因经济衰退而低度开发的桃米里竟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特别是蛙种类丰富。于是,在主管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协助下,桃米里连续开办了两年的学习班,专门做解说员、民宿发展的培训,学生就是当地村民。历经两年筹备后才开始做旅游。

  通过各种培训课,桃米里的村民们慢慢转变观念,接受新思想,了解到了当地宝贵的生态资源和经济价值,自觉加入重塑家乡的队伍里。生态旅游和民宿经营使一度沦为废墟的桃米社区如今人潮如织。“这种转变靠乡村自身很难发生,必须要借助外力的支持,这里面当地相关主管部门不能缺位。”林德福说。

  在地文化 “灵魂”所在

  “如果一个乡村的文化是空洞的设计,没有灵魂的话,是有缺陷的。各地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应该强调的就是有别于风景名胜以及酒店的旅游体验。其次需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让游客充分融入当地的生活。”台湾民宿协会秘书长李青松介绍,台湾民宿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当游客来到乡村,一下难以适应的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特别是乡村的夜晚,有时会让习惯了热闹的都市人觉得长夜漫漫。李青松说,历经多年发展,台湾各地民宿的主人学会了把本地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提取出来,做户外活动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比如台湾有的少数民族做饭是用石头烧热了之后,丢进草里面,把食物蒸熟。他们就邀请游客一起来生火做饭,十分有趣。

  注重创意,使台湾乡村旅游超越了早期“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进入了凸显文化魅力的深度开发阶段。如苗栗大湖酒庄,从采草莓开始,发展成为可供游客现场观赏的草莓酒生产线、草莓酒吧风情街、草莓宾馆等,每年游客达150多万人次。此外,台湾还有宠物民宿,让宠物主人把他们的宠物带进来一起度假。有的民宿则用当地天然的食材教游客亲手烘焙出美味的糕点,既符合现代的健康理念,又不让游客空手而归。

  李青松告诉记者,目前台湾的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追求小而美。每个项目都选择与众不同的独特主题切入,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经营。

  创意设计 带来商机

  何培均在台湾是个传奇,这是他第一次来大陆。几年前,他在台湾重修了一座老三合院——天空的院子。音乐家马修·连恩当年入围金曲奖的音乐专辑就是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同名专辑。天空的院子由此一炮而红,游客陡增,并被台湾《天下》杂志评选为台湾最美民宿。

  游客增加,何培均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为什么这五年外来游客多了,竹山人口却从8万减到5万?”何培均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把民宿发展和当地联系起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他想了个办法,另外租下两间透天厝提供给年轻人,并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只要提出能够帮助小镇发展的想法,就能够免费换宿。没想到一年内就吸引世界各地超过600名青年来到小镇。

  很多好的想法都得到了实现。比如有人建议在竹山做路跑活动,结果短短四个月,竹山就来了400多个人。有人建议把整间民宿打造成为“收房租的‘宜家’”,把民宿中用到的桌子、肥皂、果蔬食品等,在镇上寻找相应的产业,大量使用当地资源。如此一来,当客人在住宿的时候,恰好看到喜爱的物品,就能向店家购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两年前,何培均还在竹山办了一个“学堂”。定期邀请当地居民,大家一起花3个小时关心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上台,分享自己在竹山的梦想和计划,台下就接着探讨怎么帮助他实现梦想。“小镇没落不是靠一个人一家企业或是单靠政府能解决的。应该开放所有的问题,让当地村民以及山外面的朋友一起想办法,小镇才会有希望。”何培均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