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了船,望着美丽的海港渐渐退去,朋友们的挥动的手终于消失的时候,我立在甲板上,身子靠着栏杆,摇着手,低声说:‘台湾,美丽的土地,我们的!’”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在晚年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他1947年8月离开台湾时的情景。那是巴金平生唯一一次访问台湾,只呆了半个多月,但这个美丽的小岛和热情的台湾朋友,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70年后的今年6月17日,由上海巴金故居与台湾《文讯》杂志、台北纪州庵文学森林联合主办的“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图片文献展在台北开幕。巴金对台湾朋友和台湾文学的深厚感情,终于重新展现于台湾观众眼前。
这次展览分作两部分,上篇介绍巴金与台湾文学之间的一甲子情缘,下篇展出巴金和在台友人黎烈文、吴克刚、卫惠林、索非、毛一波、沉樱、孙陵跨越时空的友情。
早在1936年,巴金担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便出版了胡风从日语翻译的《山灵: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两篇台湾小说,这是巴金与台湾新文学结缘的起始。
1947年夏,为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在台湾设立分社的事情,巴金来台访问半个多月,与当时在台大任教的黎烈文和其他一些朋友见了面。
“对于巴金这一代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作家来说,他们始终关心被压迫的民族与人群,始终关心着台湾这片土地。而杨逵与吕赫若作为台湾左翼文学最经典的两位作家,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介绍给大陆的新文学界,这与巴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上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17日接受采访时说。
此次展览展出了巴金与台湾友人吴克刚、卫惠林等人的往来书信。吴、卫两人是巴金留学法国时期的密友,他们之间的友谊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巴金在晚年一篇文章中深情回忆说,吴、卫二人对他接受思想启蒙以及走上文学道路影响极大,“倘使当初我的生活里没有他们,那么我今天必然一无所有。”
大陆改革开放后,巴金与台湾作家往来密切,李黎、聂华苓、李欧梵、杨牧等都曾赴上海拜访巴金。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从1986年开始即辟有《朝花夕拾》专栏,其中大部分刊登的是台湾作家的作品。
在1987年之前台湾“戒严”状态下,巴金、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在台湾被禁,但仍在进步青年之间暗中流传。两岸往来恢复后,《巴金译文选集》《巴金小说全集》终在台湾出版。
巴金晚年在回忆文章中说,“当年因为大雨冲坏了公路,我没有能去风景如画的日月潭,至今感到遗憾。倘使能再次踏上美丽的南国宝岛,这将是我晚年莫大的幸福。”周立民表示,巴金访台多年后,台湾友人曾邀请巴金和冰心访台,可惜巴金身体状况已不能支撑出门远行,终未如愿。“今天,我们来台北举办这个展览,就是替巴老完成这个心愿,把巴老当年的友情继续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