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以诗会友 情牵两岸——两岸诗歌音乐朗诵会台北开诵

2017年09月18日 10:16: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伴着这首《春夜喜雨》,《聆响·行歌——两岸诗歌音乐朗诵会》9月16日在台北开诵。

  在方明、于同云、杜宁林等十余位大陆资深播音、一级演员和朗诵表演艺术家的深情朗诵下,《教我如何不想她》《再别康桥》《如歌的行板》《致橡树》等20余篇两岸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感染了在场的台北观众。全场不时掌声雷动。甜美田园诗《夏夜》让观众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思乡怀古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则让不少人感动落泪;当76岁的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方明朗诵出《对衰老的回答》的最后一句“在人类高尚者的丰碑上,一定会找见我的姓名!”,观众纷纷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我20岁以后就没听过这样的朗诵会了。”台湾《观察》杂志社社长纪欣说,“今天真的非常精彩!”退休教师李枫也表示,朗诵会勾起她多年前教女儿朗读新诗的记忆,“她当时的朗诵还得了奖。”她说自己非常喜欢新诗,但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朗诵会,“听得我都想写诗了。”

  高先生夫妇带着两个儿子来观看音乐朗诵会,8岁、11岁的两个男孩都表示很喜欢。高先生感叹,台湾竟然还讨论中学课本去掉多少文言文。作为家长,他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更多中国文化,不用说什么理由,“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学的,古老的文化本来就应该留下来。”

  《聆响·行歌——两岸诗歌音乐朗诵会》的总导演、著名朗诵艺术家徐涛说,他希望音乐朗诵会可以让更多台湾人了解大陆对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台湾对大陆有很多误解。我曾经在美国演出时碰到一位台湾诗人,他不想看我们的演出,认为我们不是朗诵只是喊口号。但我们厚着脸皮把他生拉硬拽来,看完后他立刻回家拿了一本诗集送给我们,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读他的诗。那时我特别欣慰,也因此一直想到台湾演出。”

  据了解,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促成这场在台北的演出。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永奇表示,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凝聚民族感情,是两岸文化传媒机构的责任。他说,林语堂先生曾经说“中国的宗教就是诗”。诗既在中国人的经学之中,也在中国人的文学里。举办这场诗歌音乐朗诵会,就是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中华文化最具魅力和感染力的诗歌、散文为载体,用音乐、艺术的手段,呈现诗歌之魂和声音之美。“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希望诗歌朗诵会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归属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报记者 孙立极 陈晓星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