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满载两岸媒体记者的大巴日前在行至青海时,有台湾中年记者起头唱起这首民歌。同行的大陆记者大多未听过这首《青海青》,它却曾陪伴几代台湾人成长。
台湾导报记者蔡淑娟对记者说,自己小时候在音乐课本上学到过这首歌,大西北在同辈人对中华民族的史地认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30年前我刚毕业,跟随台湾老兵探亲团到访大陆。结束上海、北京行程后,我当起了‘背包客’,搭火车来到青海。”此次随两岸记者“一带一路”参访团重游旧地,对她而言有如寻梦。
领略“丝路”旧迹新貌
穿越历史云烟,重寻“丝路”旧迹。2000多年前,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如今焕发着历久弥新的活力与生机,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历史人文风韵,也让不少人魂牵梦萦。今年4月,台湾古稀老人刘信熹踏上“丝路5000公里圆梦之旅”,穿越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茫茫戈壁,在近20天内一路西行。
近日,由30多名两岸记者组成的“一带一路”参访考察团,同样站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由此启程重走古代“丝路”,途经陕西、甘肃、青海3省。通过听取3省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题报告,参观兵马俑、青海湖、塔尔寺等丝路名胜,考察西安国际港务区、兰州新区、格尔木炼油厂等发展项目,领略三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了解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据活动主办方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介绍,台湾与这3省有着悠久渊源,彰化县的陕西村至今仍保留着陕西风俗。同时,台湾还与3省有着紧密的现实联结,台商在3省有不少投资,台湾稳居甘肃第一、青海第二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位。
参访团团长、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认为,此行可加深两岸记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了解,也希望在共同参访考察中,两岸媒体人能加深了解、建立友谊,探讨两岸新闻业务与理念,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台应抢搭大陆发展顺风车
杨毅周说,大陆一贯鼓励和支持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机遇,鼓励和支持两岸经济合作与经济社会融合。台湾如今唯有主动出击,积极融入大陆的“一带一路”发展,才能为台湾经济注入活水。
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作为此行唯一智库代表,共同参与考察。他告诉记者,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台湾竞争力论坛随即着手研究,并主张台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与天比高,不要坐在金山银山上喊穷。不会利用地理优势,台湾只能自误而已。”谢明辉呼吁蔡英文当局承认“九二共识”,这样台湾才能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
台湾中评通讯社记者林谷隆与记者分享一路以来的观察。“活动很有意义,去3个省份的感受很不一样。”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岛内也有很多人解读,过去常以中国大陆将过剩的资金做境外投资,向外输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基建技术来看待这种互动关系。事实上,“一带一路”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影响,并不只在资金与技术输出,更体现在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荣发展,这也是中国大陆力求和平崛起的具体体现。
林谷隆说,这次在西安和兰州,他看到很多中亚国家借助“一带一路”,把货物卖到中国来,彼此其实有很多互惠的合作。“在青海看到了大山大水,我一定会好好报道,让台湾人更多地认识青海,也会介绍更多的台湾人来大陆西部看看,见证大陆的发展。”
让更多台胞了解大陆
大美青海,一见忘俗。作为参访活动的重头戏,青海行程占据半壁江山,也给两岸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据杨毅周介绍,青海省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却仅有8家台资企业在此发展,这与青海的地理位置、交通和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如今从兰州乘动车到西宁仅需一个多小时,交通状况大有改变。再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机遇,一定会给青海带来新的活力和无限前景。
“青海省如今正在大力发展农业、食品加工和休闲旅游业,这些都是台湾成熟而且大有优势的行业,希望通过各位媒体记者的传播,能让更多的台湾朋友发现青海这块‘璞玉’,带动他们来到青海投资、发展。”杨毅周说。
参访团中有不少台湾记者坦言,经常往来两岸,对东南沿海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较为熟悉,尤其在一衣带水的闽南,更多感受到两岸文化的相似性。西域风光却让他们大感惊艳与新奇,在青海长途驱车途经无垠戈壁滩,在飘雪中仰观巍巍昆仑山,流连于清如镜鉴的茶卡盐湖,台湾记者难掩兴奋,不住地记录与追问,当天就发出图文并茂的专题稿件,有人还玩起了网络直播。
“我们这代人对青海的印象大多来自课本,亲自来看过,更是觉得中华大好江山,一眼看不完。”台湾东森电视整合战略规划部总监姚静宜说。台湾亚太新闻网总监郑维雄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很希望台湾年轻人能够亲自来看看广袤的大西北,看看与台湾截然不同的风景。”
蔡淑娟认为,现在台湾年轻人出门看世界的机会增多,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更丰富,所以可能对来大陆陌生地域的观光没那么主动。“得去帮年轻人搭建桥梁,这样他们更有意愿来,来的话应该也会喜欢。”(张盼)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