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钱极品——中国钱币丛书乙种本之八 作者:霍宏伟
人民网9月26日电 近日,值《古钱极品》新书出版之际,中华书局与人文考古书店携手,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人文考古书店会议室举办了“青钱万选 阅读历史——霍宏伟《古钱极品》首发恳谈会”。作者霍宏伟,考古学者许宏,中华书局总编辑助理张继海、编辑杜清雨,中国文物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王超等作为嘉宾出席,他们一道同大家分享了该书的策划、编辑过程,探讨了钱币、考古与收藏的关系,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轻松愉快地对话交流。
霍宏伟,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学、钱币学。合著《中国钱币大辞典?考古资料编》《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洛阳泉志》,曾荣获中国钱币学界最高学术成果“金泉奖”。主编的《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古钱极品》是霍宏伟先生从事钱币研究30年来的心得总结,也是向一般读者介绍珍稀古钱的精选佳作,该书作为《中国钱币丛书》乙种本第八种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分东周问鼎、汉唐气象、五代尘烟、宋元梦华4个部分,共计39章,对选取的47种珍稀钱币进行了详细讲述。除介绍每种钱币的基本信息外,也利用了最新的考古资料,使尘封的古钱在生动的历史背景下鲜活起来,书中还融入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典故逸闻,辅以四百余幅精美图片,使全书通俗而厚重,严谨而有趣。
会上,霍宏伟先生以新莽国宝金匮直万、唐代咸通玄宝、南宋钱牌三种钱币的辨伪为切入点,通过具体实例引领大家如何鉴别、研究古钱,并由此总结出钱币鉴定的几个基本要素。随后,他回顾了自己30年来学习和研究钱币的历程,介绍了他在古钱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而转到《古钱极品》一书的创作上来。他说:该书主要是在考古学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古钱研究与记述,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批具有考古学标尺意义的古钱“标准器”。虽然该书以学术为本,但更希望能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古钱、阅读历史的佳作。在最初的写作中,他三易其稿,从写作手法、篇章结构到行文表述都力避呆板生涩,努力追求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因此,该书读来绝不晦涩,而是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戴志强先生对该书有精到的评价:“熔钱币、考古、文物、历史知识于一炉,钩沉索隐,见微知著,是一部有关中国珍稀古钱的精选佳作。”最后,他还向大家介绍了民国时期广泛流传的《惜钱歌》,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金钱有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在对谈环节中,主持人王超向大家抛出一个问题:做文物研究时有两个方法论,一是中国传统的收藏学,一是考古学。考古学能为文物研究提供“标准器”,是对文物研究学术构建的重要贡献。但是,收藏家编辑的书籍和考古学家编辑的书籍,其气质完全不同。应怎样看待考古与收藏的相互关系?
许宏先生认为:相对于“物”本身的研究,考古学更注重对物的背景关系的探究。一件文物,一旦脱离了原生状态,没了时间、空间以及与其他遗存的共存关系等关键信息,其研究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而这是任何精深的后续研究所根本无法弥补的。考古研究常被比喻为“探案”,有考古背景的是第一现场,没有的则是第二甚至第三现场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考古与收藏视角的研究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也是我们看重《古钱极品》这本由考古学家写的小书的根本原因。
霍宏伟先生接着说:我最初想写中国古代珍稀钱币,就是要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树立一个有关部分珍稀古钱的标杆。书中引用的资料,首选考古发掘品,相当于有一个人的“出生证明”,各类信息很全。不是孤立地去就钱说钱,而是将一枚小钱放在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达到“以物论史,透物见人”的目的。
随后,张继海先生就中华书局钱币类图书的出版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指出《古钱极品》是《中国钱币丛书》中很有特色,可读性很强的著作,是一本向大众介绍古钱知识、激发研究兴趣的优秀读物。它与中华书局“守正出新”的出版理念十分切合,希望以后能为广大读者奉献更多类似佳作。责编杜清雨则从出版编辑角度介绍了他在编辑该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处理方法,谈到自己在阅读该书时的体会与收获。
互动环节,观众们纷纷就古钱的收藏研究及该书内容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在场学者与编辑都做了详细回答,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最后,霍宏伟先生为购买图书的读者一一签名。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