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葛亮七年磨一剑 长篇小说《北鸢》首发

2016年09月27日 08:08:44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 《北鸢》是作家葛亮继《朱雀》之后,历时七年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是葛亮书写近代历史、家国兴衰的“南北篇”之“北篇”。该书日前在京首发。

  葛亮在小说自序里写道:“小说题为《北鸢》,出自曹沾《废艺斋集稿》中《南鹞北鸢考工志》一册。”“鸢”即风筝,葛亮全书以“鸢”作喻,犹如命运引线。风筝虽随势而动,但在风起云涌、动乱兴衰的民国年代,却还总有“一线”牵引,亦不会丧失其主心骨,时代浮沉、人世跌宕,却不会偏离航线,这就是做人的本分。

  《北鸢》其实是一部以葛亮的家族成员为原型创作的作品。葛亮的外公,亦即《北鸢》主人公卢文笙的原型,其姨父褚玉璞(《北鸢》中名为石玉璞),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直隶省长兼军务督办。地处天津东北的督办衙门府邸,也是文笙幼时的成长之所。禇玉璞作为民国初年颇富声名的直系将领,鼎盛期与张学良、张宗昌并称奉鲁直三英,因其在民间的争议,也曾屡屡为人所书。葛亮在《北鸢》中,再次对这一人物进行了着力书写,并落墨于北伐大幕之下军阀阶层的没落境遇。年幼的外公随家人寓居于天津意租界,做“寓公”的生活经历,在小说中有颇具张力的再现。然而,谈及书中从家庭内部的角度去塑造角色时,葛亮说,并非单纯因为人物原型与他本人的亲缘关系,而是觉得在家庭这个位置,更能够准确地将之还原为“人”,而非所谓历史人物。

  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的《北鸢》,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了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在《北鸢》中,葛亮工笔勾勒了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等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小说内容涉猎大至政经地理、城郭样貌,精至烹调、书画、服饰、曲艺,包罗万象,不啻为一幅“民国清明上河图”。这样细致入微的描绘来源于葛亮的翔实考察与案头之功。在七年中的写作时间里,葛亮做了大量的访谈以及埋首于文献的“格物”工作,比如书中提及“祭孔大典”,虽只是一处段落,却事先对府县两祀的日程,主祭的祭辞格式,祭服的具体样式他都做了详尽查证。

  “这个书虽然读得非常慢,但是过程并不艰涩和痛苦,”作家蒋方舟提到自己阅读体验时补充道,“它不是一种3D的体验,而是一种VR的体验,你感觉到是环绕在其中的。”

  作家止庵表示,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北鸢》都有很大的张力,其中涉及很多的人物纠葛、命运起伏,在布局安排上显得十分大气,并且,小说在避开“空疏”和“做作”的同时,保留了“很浓的文化韵味”。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用几个词来说,是刻舟求剑之书,”编剧史航认为,刻舟求剑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但是它很动人,它里面的那点慢、滞、笨、拙的东西是有意义的。(王蕊)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