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晚清的中国海关为何是一个著名的廉洁机构?

2016年11月17日 08:45:0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本文摘自《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张宏杰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版)

  腐败是传统社会的顽疾,历代皇帝为了治理腐败,可谓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

  晚清中国官场极度腐败,几乎无官不贪,无衙不腐。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海关。

  本来,海关是清代最腐败的衙门,在大清帝国谁都知道,当上几年海关监督,捞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

  但是,到了晚清,中国海关却一跃成了一个著名的廉洁机构,从1861年到1908年,海关近乎杜绝了腐败,成为当时中国政府的唯一一块净土,甚至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创造的呢?

  清政府脑洞大开,外国人海关主政

  1853年,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在混乱期间,上海海关运转失灵,海关官员逃到了租界。但是外商的船只还在港口等待,贸易还是得继续进行,英、法、美三国的领事商量了一下,决定三国各派一人,成立了税务司,“代替中国政府”管理上海海关。这显然是对中国主权的一种严重侵犯。不过令中方官员意外的是,外国人居然能诚实认真地收税,收到税款后来也如数交给了中方。而且,在外国人的管理下,上海海关贪污腐败明显减少,征收额明显上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遂脑洞大开,很高兴地同意由英国人代管中国海关,并写入与英美等国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第十款:“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推行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判定口界、派人指泊船只及分设浮椿、号船、塔表、望楼等事。”

  从此开始由外国人代管海关行政,最高长官称“总税务司”,意即“总司海关税务之事”,实际上全权负责管理海关事务。

  一个英吉利工作狂主导的反腐改革

  后来当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来到北京,与恭亲王奕具体谈到海关改革时,“恭亲王与赫德谈了一些中国官场上极为敏感的话题。恭亲王说,中国官员几乎无人可信。对比之下,外国人的报告较为可靠。”

  赫德是当时英国北爱尔兰人,开始他在宁波领事馆做翻译,后来到广东海关管理税务。通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恭亲王奕对他的诚实、能干和专业素养非常信任。他甚至说,“如果我们有 100 个赫德,我们的事情就好办了”。

  因此,1863年,赫德得以接任总税务司,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对中国海关的管理。

  赫德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海关的腐败。晚清海关的腐败,已经达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他们定期向商人索取高额的费用,然后默许鸦片走私的进行。正是在这种放纵下,走私变得极为平常,有时竟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

  赫德却不想仅仅以同样的反贪风暴来改变海关面貌。他要做的,是从制度上彻底更新,对腐败来个釜底抽薪。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