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锋著《长征日记》
林伟著《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
丁晓平
萧锋将军是红军中写日记跨越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人。他自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直至去世,64年如一日,不间断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和指挥、参与的1365次战役、战斗经历。
没有上过一天学的萧锋,是在革命的征途中自学成才的。1928年,当他所在的部队在打了一场大胜仗后,需要作战斗情况汇报时,因为他是唯一识字的人,被战友们赶鸭子上架般地在油灯下,一笔一画地写下了第一篇战斗日志。短短200多字,他整整花了3个多小时,且有一半的字不会写,只好用○来替代。
另一位红军童小鹏,在其《军中日记》的首页上,就用红墨水竖写着两行大字:“无论如何忙,此事切勿忘!”在首页的背面,他用蓝墨水写着:“当红军是光荣的,那么,红军的生活是最光荣的生活了。这是我记日记的动机了。”
多么纯粹的动机!多么朴素的动机!这样的动机,来自信仰的力量。正如曾跟随红六军团长征行军的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所言:“中国红军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的……”
红军是一支任何艰难困苦、流血牺牲都吓不倒、摧不垮的英雄团队。萧锋在1935年8月24日的日记中说:“晨起来,肚子饿得咕咕叫,原来准备的青稞麦炒粉,被雨淋得变成了疙瘩,只好烧些开水泡成面糊糊,加上几片肉干充饥。从军团首长到每个战士,都吃一样的饭汤。我们正在吃的时候,忽然下了一阵白雪,落在汤碗里,大家笑着说:‘天下白糖,增加营养。’饭虽然简单,汤也不好,可是这么多战友集中在一起,热情交谈,倒也别有风味。”
苦中有乐,以苦为乐,这不正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信念的真实写照吗?童小鹏在1935年6月30日的日记中,为自己作了半年总结。他写道:“这半年是很艰苦与快乐的交错时期,从艰苦中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快乐舒畅,为着胜利而吃苦尝辛……革命是长期的斗争、流血的过程。胜利是艰苦的结果、困难的总绩。”
重温红军日记,穿越80年的时空,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那条地球上的红飘带由南向北飘拂的沧桑画卷,又仿佛听见红军的血液同样在我的血管中汩汩流淌,而心中鸣奏的正是这信念、信仰和信心的交响。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