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汉娜 阿伦特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出版 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

2016年12月28日 09:04:13  来源:凤凰读书
字号:    

  书名:《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译本原书名: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作者:[美]汉娜 阿伦特 著 安尼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价:59元

  编辑推荐:

  《艾希曼在耶鲁撒冷》是汉娜 阿伦特最具争议性的著作,“平庸的恶”的概念即在此书中被提出。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 艾希曼进行审判,阿伦特详细记录了审判全过程。译林版《艾希曼耶路撒冷》是首个简体中文无删节全译本,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 蒙森导读。

  内容简介: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 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 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作者简介:

  汉娜 阿伦特(1906—1975) 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过去与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目录:

  致读者

  德文版前言

  一 正义之殿

  二 被告

  三 一位犹太问题专家

  四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一阶段:驱逐

  五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阶段:集中营

  六 犹太问题的最终解决:屠杀

  七 万湖会议或彼拉多

  八 守法公民的责任

  九 第三帝国的遣送:德国、奥地利以及保护国

  十 西欧国家的遣送: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意大利

  十一 巴尔干地区的遣送: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

  十二 中欧国家的遣送:匈牙利、斯洛伐克

  十三 东部屠杀中心

  十四 证据与证人

  十五 判决、上诉、执行

  结语

  附言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汉娜 阿伦特与艾希曼审判(汉斯 蒙森)

  书摘:

  1906年 3月19 日,艾希曼出生于德国的索林恩。这个位于莱茵河谷的小镇,以制造刀具、剪刀、外科器械而闻名。五十四年以后,写回忆录成为他最大的消遣;回忆起自己的出生这一值得纪念的事件,他写道:“今天,距离1945年5月8日己有十五年零一天。我让思绪飞回到1906 年 3月 19 日,早晨五点,我来到了这个人世。”(以色列官方并未公布手稿。哈里 穆利什花了“半个小时”研究这份自传,德语犹太周刊《建设》只能发表其中一小段节选。)按照他自纳粹时期以来就未曾改变过的信仰(在耶路撒冷,艾希曼宣布自己信仰上帝。这是那些背弃基督教的纳粹们惯用的辞令。而且,他拒绝向《圣经》宣誓),他的出生归因于“超凡意义的载体”,这一以某种方式与“宇宙运动”相一致的实体,受到了缺乏“超凡意义”的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支配。(此术语相当具有暗示性。说上帝承载超凡意义,字面上也就意味着他在军事等级中拥有一席之地,因为纳粹己经把军事的“命令接收者”、“接受命令的人”,改成了“命令的载体”;这也就说明,如同古代的“坏消息使者”,重大责任于是都落在了执行命令的人肩上。此外,就像任何一个与“最终解决”有关的人一样,艾希曼的职务要求他 “保守秘密”,做一个“保密者”。此时,他的自负使他目空一切。)但是艾希曼对形而上学不大感兴趣,对介于意义载体与命令载体之间的任何私密关系保持着出奇的沉默。他一直在思考,还有哪些其他原因造就了现在的他,那便是他的父母:“假如他们在我出生时能看到,厄运女神为了扰乱幸运女神,己经把痛苦和烦恼编织到我的生命里,就不会对长子的降生那样喜出望外了。但是,有一条仁慈的、模糊的面纱,阻挡我的父母预见未来。”

  厄运很快到来,始于学生时代。艾希曼的父亲原是索林恩电车电力公司的会计,1943年起成为该公司在奥地利林茨的高层。父亲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似乎只有长子阿道夫 艾希曼没能读完高中,甚至都没有从后来转人的工程职业学校毕业。纵观其一生,艾希曼只谈他父亲更加著名的财政厄运,却不言及自身,以此骗取人们相信他早年的 “不幸”。无论如何,在以色列,在警官阿夫纳 莱斯上尉对他的第一轮审讯中(莱斯上尉跟他相处了大约35天,录制了76盒录音带,就此转录出3564页的书面报告),艾希曼情绪高涨,审讯中充满激情,要“把我所知的……和盘托出”,因此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合作的被告。(不过在铁证和具体问题面前,他的热情还是迅速降温,即便从未完全消失殆尽。)他平生第一次承认自己早年的灾难,尽管他一定已经意识到,这样一来,他对自己在纳粹所有官方记录中的许多重要条日都难以自圆其说。不过这倒绝好地证明了他起初怀有无限的自信,尽管这都浪费在了莱斯上尉身上。莱斯对哈里 穆利什说:“我是艾希曼先生的祷告神父。” 其实,这些灾难都稀松平常:因为他“从来就不是最勤奋用功的学生”——或者,加一句,最有天分的学生。离毕业尚早,他父亲就把他从高中,后又从职业学校接回了家。于是,官方记录里,他的职业是建筑工程师。这就好比他说自己出生在巴勒斯坦、会讲流利的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一样纯属胡扯——这是艾希曼常讲给他的党卫军同志和犹太受害人的又一则赤裸裸的谎言。以相同的方式,他一直假装奥地利真空石油公司之所以解除他的销售员职务是因为他加入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他对莱斯上尉吐露的内容不那么波澜迭起,不过可能也不是实情;他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当时社会处在失业高峰期,最先被解雇的总是未婚职员。(这个解释乍听上去很可信,但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是在1933年春天失去工作的,当时他已经跟薇罗妮卡,或者叫薇拉 利布尔,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订婚满两年。为什么他在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时不同她结婚呢?他最终于 1935 年 3 月才结婚,这很可能是因为,跟在真空石油公司的情况相似,党卫军里的单身汉也有被开除的风险,或者得不到晋升机会。)显然,说大话一直是他的主要恶习之一。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