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双面人》:从一个村庄透视中国乡村问题 | 华文好书

2017年02月16日 09:16:26  来源:腾讯文化
字号:    

  《双面人》:从一个村庄透视中国乡村问题

  ——评谭同学新书《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文/许金晶 独立书评人,华文好书榜评委

  【摘要】与返乡笔记仅仅利用回乡几天时间,做蜻蜓点水般的观察不同,《双面人》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从华南的村庄个案,来关照与反思整个中国乡村问题的出路与答案。村里的各阶层人物如村干部、企业家、知识分子、官员、普通农民等粉墨登场,从一个村庄里能窥见中国农村在建国后六十多年里的政治、社会和心态变迁。

  春节前后,围绕各种返乡笔记产生的种种争议,再次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议话题。然而人们议论的,似乎只是不同阶层的群体看待乡村的方式,情怀派与“装逼”派之间为此吵得不可开交,而真实的乡村如今呈现出怎样的面貌、生活在其中的村民有着怎样的言行特征与生活诉求等更应该被探讨的问题,却被搁置在一边。

  而要解答这些问题,仅仅利用回乡假期几天时间,做蜻蜓点水般的观察,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引入历史维度,从历史长河的纵深视野进行观察和研究,方能明白中国乡村何以成为现在这般模样的诸多缘由。谭同学的新著《双面人》,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正所谓“形式本身就是内容”,从《双面人》所采取的独特的章节结构中,就可以看出谭同学该项研究的创新性与宏大的学术野心。全书由文本、阅读、反思这三部分组成。文本部分呈现的是谭的田野调查笔记;阅读部分是围绕这些调查素材所进行的学术分析与探讨,这些分析更多基于社会学、人类学的层面展开;而反思部分,则是在之前的学术分析之上,进一步进行更具宏观和精神层面的村民人生观、历史观、自然观的探讨。这样的结构,跟市面上通行的很多秉承民族志方法的人类学论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之前的论著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把田野调查素材跟相关理论分析交织在一起,是为了让论著更具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话,那么谭同学这种创新性的做法,自然也有其充足的理由。田野调查笔记近似于非虚构性的文学作品,其阅读门槛是相对较低的。让田野调查笔记在全书开头独立成篇,既增强了学术著作的通俗性,使其能够面向更广大的读者,又把阐释这些调查实录的权利交给了读者,使得作者随后进行的理论分析,仅仅只是这些调查实录的其中一种释义,让实录意义制造的可能性更加丰富。

  而文本部分的细分结构同样是让人耳目一新。在第一章概括了调查地——位处华南的程村的简单情况之后,在接下来六章里,谭同学分别为程村的六个代表人物来立传,这些人物的身份各自对应为村干部、企业家、知识分子、官员、普通农民和年轻后生,基本上涵盖了程村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居民。对于这些人物的写法,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讲的话,就是“个人生活史分析”;然而谭同学在具体写作中,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中国古代著名史家司马迁的纪传体写法。正如司马迁的《史记》通过给各类历史名人立传,进而呈现出先秦汉初历史波澜壮阔的面貌一般,谭同学通过为程村的各类人群立传,也为读者展现出这座华南的普通村庄,在建国后六十多年里的政治、社会变迁和社会心态的演化进程。

《双面人》:从一个村庄透视中国乡村问题 | 华文好书

程村,宋理学大家程颢的后代居住在此

  程村的主体居民都是北宋理学大家程颢的后代,耕读持家、恪守人伦,是这样一个大家族千百年来秉承的祖训。然而建国之后,面对前三十年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以及后三十多年无处不在的商业文明和消费主义浪潮,程村的儒家传统与伦理,早已经一点一滴地随着时代的进程,缓慢发生嬗变,进而跟周边的大社会格局融为一体。尽管如此,理学余脉的传承与影响,仍然以各种顽强的方式,对程村的村民产生作用。身为老板的程守义在多年花天酒地的享乐之后,转而慨叹物质享受的虚无,思考人生的意义;身为知识分子的程守德在政治控制松动之后,也重新开始热心张罗宗族事务……如此种种,都可以看出儒家传统的强大生命力与路径依赖。

  即便只有文本部分的内容,这本《双面人》也已经凭借谭同学流畅的叙事能力与生动的文笔,让人感觉足够精彩。而在随后的阅读部分,谭同学又为我们展现了他作为严肃学者的另一面。阅读部分的四章,分别探讨农工经济、善恶政治、社会分合和信仰有无,基本上涵盖了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几个主题。在每章的第一节,谭同学都进行了详细而丰富的文献综述,其文献量阅读之大之广,以及综述的精炼性与逻辑性,都让人印象深刻。基于文本部分扎实详尽的田野调查素材,谭同学在阅读部分,跟国内外涉及农村研究领域的众多顶级学者展开了理论对话与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他既能深刻领会这些学者的原意,又能紧密结合自己的调查素材,提出对于过往研究的补充或纠偏。比如在农工经济部分,他既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指出“农业增长主要源自产权明晰”的观点的不切实际,又详尽分析了程村的半工经济跟消费主义之间亲和力与张力并存的现实状况。这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研究态度,不得不让人赞赏。

《双面人》:从一个村庄透视中国乡村问题 | 华文好书

《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谭同学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6年12月版

  而到了反思部分,谭同学进一步展现了自己宏大的学术野心与真诚的家国情怀。尽管他所调查的仅仅只是华南的一个普通小村庄,但谭同学无时无刻不在以这个村庄的个案,来关照与反思整个中国乡村问题的出路与答案。在社会学、人类学界,从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开始,围绕单个村庄个案,能否指向中国乡村这一整体状况的争议,一直持续不休。笔者在这里,也无法就此给出清晰结论。但无论如何,在整个人文社科的学术体制已经日益细分化、琐碎化的今天,谭同学的这部论著,还能呈现出如此宏大叙事的能力与野心,还能秉承中国先贤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情怀,这无论是从构建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角度,还是从提升中国社科研究的原创性与视野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当然,任何一部学术论著,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正是由于谭同学的框架和野心过于宏大,在这样一本论著里,他试图囊括经济、社会、生活、信仰、文化等中国乡村的方方面面的研究主题,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因为面面俱到而导致每个部分的深度有所欠缺。事实上,谭同学在阅读和反思部分每一章的主题,都可以单独写成一部研究论著。

  我们也期待谭同学围绕这些主题,进一步推出更为专注和细化的作品。希望他在自己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7.2.14晚作于竹林斋(文/许金晶 独立书评人,华文好书榜评委)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