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7年07月14日 07:15:06  来源:凤凰文化
字号:    

  2017年7月8日,由北京青年诗会、东方历史评论、北京大观世纪文化联合主办的《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北京青年诗会诗选》新书发布会在单向空间(花家地店)成功举办。

  新书发布会由学者、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主持,出席的嘉宾有诗人、批评家、翻译家王家新,诗人、批评家、文学博士冷霜,诗人、文学博士赵晓辉,诗人冯晏,诗人、文学博士王东东,诗选主编陈家坪、张光昕也受邀参加了发布会,他们一一发表真知灼见。参加新书发布会的还有诗人杜力、叶美、孟潇、李浩、张杭、苏丰雷、刘南山、孤城、刘年久,及其他90余位诗歌写作者、诗歌爱好者。

  现于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夏可君开场表示,一个时代,需要一个超越时代的精神共通体或星座,本新书发布活动有如下几方面的象征:一是发现彼此身上的悬崖,这暗示了时代与诗性的双重危险与危急,而诗歌写作是对危急时刻的敏感与回应;二是“同时代”一词有三重含义:时间的参差不齐、沉思的时刻与还乡的重建,诗歌写作如何对生活与命运解咒,如何打开时空梦想的褶皱,构成对诗歌写作的挑战;三是北京青年诗会重建了现代诗歌的叙事:从1920年代的鲁迅进入个体内在的真实,到五十年后的今天诗派进入政治现实的真实与随后语言的真实,到再五十年后的2014年左右北京青年诗会进入真正的现代都市的生活真实,如何从真实的生活上升到诗性的真理,并以存在的真理教导时代,这是期待完成的工作。

  作为主编之一,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的青年批评家张光昕首先发言,他简要回顾了北京青年诗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本书的出版缘起和编辑思路。他提到,这本诗选集中体现了北京青年诗会的诗人同仁们追求的基本写作价值,将传统的“诗可以群”的经验转化为“共通体”的经验。在这种意旨之下,他解释了“北京”将从自身的空间性概念中朝向一种时间性概念转化,“北京”不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坐标,一个具有首都外壳的文化象征,也是“同时代人”的北京,一代青年诗人将独有的生存和写作经验注入这个名字中;与此同时,“青年”将成为一个空间概念,成为一个具有积极性和持续创造性的代群,一种在任何年龄层次的写作者身上都存在的生长性,这也是“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的应有之意。

  著名诗人、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朦胧诗以来一直活跃在诗歌写作现场,他对北京青年诗会的奉献精神和写作品质表达了好感,并由此谈到作为诗人根基的纯粹性。他回顾了早年的文学理想,希望现在的年轻诗人能够坚持那种自由、独立的写作精神,永远不要混,不要背叛自己,更不要去投机。他认为,存在,不仅是一门学问,对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更是一种牺牲。他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的写作以及90年代的自我反省和调整,“在中国,做一个诗人意味着什么?”他很早就在思考诗人与时代的问题,因此很赞赏北京青年诗会对“同时代人”进行重新讨论。但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就像他在90年代初写的关于“见证”的一句诗:“当我想要告诉你什么是真实时,我发现,我不得不用另一种语言讲话”。“存在”问题同样如此,早年多多他们在白洋淀插队时互相打招呼:“你存在了吗?”但是,什么是“存在”,在今天仍需要去追问。“存在”并不等同于一个诗人的自我或个性。在薇依的观念里,词根意义上的“存在”恰恰是一种“在外面”,亦即对上帝或本源的脱离。王家新最后重申了他的看法:“存在”就是一种献身与牺牲,唯其如此,才能抵达诗的本源。这不仅是艾略特意义上的“非个人化诗学”,在那些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思想者和诗人身上,都深刻地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

  冷霜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他一直关注北京青年诗会的活动,在他看来,由青年诗人同仁自发形成的北京青年诗会所组织的诗歌活动显示出与作协、高校或企业等主办的诗歌活动的差异,诗会的成员也并不以简单的代际划分(比如80后、90后)来自我确认,而更像是基于一种经过辨认的诗歌友谊来维系。他特别谈到,阅读这部诗选给他带来的一种“轮廓感”。当代诗歌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常见的那种怀疑主义的倾向和反讽的气质在这本诗选的很多作品里消褪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明确的抒情作风,以及对人类终极价值的肯定性表达。

  在高校中文系任教的学者兼诗人赵晓辉,是北京青年诗会诗歌活动的密切关注者和积极参与者。她认为北京青年诗会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纷纭多变的青年活力,以及内在精神的不断生长。与诸位青年诗人的交往,体现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精神默契,也是一个借诗歌彼此取暖的过程。她还对入选的十余位诗人的诗作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青年诗会以及这本诗选相关的,既有现实壁垒与个体生存交汇撞击时产生的整体性时代共感与创痛经验,也有诗人们在存在的疑问中力图呈现自我幽微面目的努力,这其中饱含着对抗虚无的线索,以及展现沉疴与疗愈痼疾的愿望。他们的思考与写作,尽管表达未必十分圆熟,但有种主动介入纷繁复杂的当代经验、公共法度等命题的可贵质地。

  冯晏是来自哈尔滨的知名女诗人,曾积极筹办和参与当地的一些诗歌活动。她认为,与外省相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北京具有无与伦比的资源上的优越性。她由北京青年诗会联想到了美国“纽约派”,并谈及两者的相似性。她认为,北京青年诗会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才让它产生了广泛共鸣。同样,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论修养和阐释能力,是很难走下去的。

  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华语诗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的王东东作为入选诗人代表,畅谈了他与北京青年诗会的渊源以及对这个群体的理解。他认为,以一种团体面目显示的诗人,比之前松散的自由交往更能带来一种神秘的奥义。后者是一种创造力的激发,而前者则是一种超出个人的“无面貌的面貌”,因而格外耐人寻味。北京青年诗会注重诗歌与思想的融合,意在为我们发明更多但注定稀少的美好理念,同样不断发明自我,甚至发明出一个未来。“时代性的面孔”就是一种无面貌的面貌,而在其中,我们民族的政治命运、语言命运和精神命运也得以展现。作为个体写作者或一个共通体,必须接受它的召唤和质询。

  北京青年诗会初创于2014年,三年多来举办了“桥与门”、“成为同时代人”、“诗歌正义”等主题三部曲,形成与公共空间发生关联的一系列诗学讨论,也聚集了一批在北京生活的优秀青年诗人。

  《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北京青年诗会诗选》由陈家坪、张光昕主编,大观世纪文化公司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7月出版。本书编选了陈家坪、李浩、张杭、江汀、苏丰雷、昆鸟、王东东、戴潍娜、陈迟恩、严彬、车邻、阿西、孙磊共13位北京青年诗会具代表性诗人的诗作,从诗人整体创作面貌着眼,力争体现每位诗人的特点和水准,兼顾体现诗人抱负的中长诗创作。诗选在展现诗人独特个性的同时,或可显示出某种值得关注的整体面貌:在语言自觉和现当代诗歌技巧研习基础上,与社会生活的深切接触与激烈碰撞,以及诗歌对于时代矛盾冲突的关切、介入和批判。

  对于北京青年诗会,正如诗会发起人陈家坪在诗选后记中所言:“我们无意于创建什么流派、团体,甚至至今未言明一个诗歌主张。我们也总是谈到开放性,希望能与更多写诗、爱诗的朋友相会。”而北京青年诗会诗选的出版,无疑将有助于公众了解当代汉语新诗在现实性、思辨性和精神性面向上的突出成绩。

  书名: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北京青年诗会诗选集

  作者: 陈家坪张光昕主编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7-7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