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振兴传统工艺”的论述到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之一,传统工艺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工信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下称《计划》),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出发,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无争议、最显科技价值、最有现实意义、最富经济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工艺,提出了一个可以落地的具体方案。
在我国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就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手工劳动和天然材料,是传统工艺的基本定义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手工艺的理解也不同于以往。《计划》是如何定义传统工艺的?
赵丰: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计划》开篇,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明确定义,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
任何一种工艺都会包括材料、工具和加工三个技术的层面。对于传统工艺而言,最为关键的定义是“非工业化”的手工和天然材料。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百科全书是《天工开物》,但其记录的实际上是“天物开工”,把天然的材料(天物)用手工进行制作(开工),就是传统工艺的基本定义。
当然,由于社会的发展,传统工艺已不再是完全的天然和手工,但天然和手工依然是传统工艺的目标之一。就丝绸而言,纯手工的缫丝已基本荡然无存,纯手工的织造也只限于某些特殊品种。但标明手工的等级依然是一种可行的导向方法,如泰国的泰丝就是如此。他们将纯手工抽丝的贴上金色标签,半手工的贴上银色标签,表明了市场对于手工的高度认可。就材料而言,丝绸制品所用最为基本的材料是纤维和染料。蚕丝自然是天然材质,但现在也部分被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替代。植物染料自古以来就是彰施材料,但今天基本已被合成染料所替代。虽然纯粹的天然已不可能,但追求天然依旧是我们传统工艺的方向。由于绿色发展的原则限制我们使用不可再生的天然原材料资源,这样,传统工艺中就会需要天然材料的栽培和生产,这也是《计划》中加强文化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的要义所在。
匠心文脉,是传统工艺的珍贵核心
记者:创意和设计在传统工艺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赵丰:除了技术层面,传统工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计划》提出,传统工艺振兴的原则是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这里所称的工艺理念就是技术,文化元素是指具有中国故事的设计元素。
技术是传统工艺的本质,设计是传统工艺的外形,它们无法分离。如丝绸织造,可算是古代丝绸生产的最复杂步骤,其技术包括所有丝线的加工和准备,织机的打制和装造,穿综引线以及到丝丝入筘,都是织出不同品种和花样图案的必要条件。特别是织机上的花本编结,一方面是技术,而更多的是设计,要按照当时的流行纹样设计适销的花色,最终形成的就是有故事的元素文化。
技术和设计的核心都是人,或者我们称为工匠。如果我们把工匠的工艺称为匠心,那作品中的设计元素就是工匠的文脉。匠心文脉,就是传统工艺中最为珍贵的核心。
坚守和创新,是传统工艺振兴的重要使命
记者:新的社会条件下,传统手工艺在保护和振兴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
赵丰:振兴传统工艺的最重要方面,一是坚守,二是创新。
[责任编辑:杨永青]